故里景物
悲的是,我出生長大的村莊,早已面目全非。從前村外有許多栗子樹林,有若干數百年樹齡的參天古樟,上百畝桑樹林,兩三口水清見底的水潭。村邊竹木林環繞,粉牆突出在新綠裏,古時候留下的斷壁殘垣訴說着村莊的古老歷史。村中縱橫交錯着鵝卵石鋪成花紋圖案的道路,雨天也不會泥濘。穿村而過的水溝,常年清流不涸,水草悠悠,魚蝦蟹鱉嬉戲其間……那些舊時覺得趣味無窮的事物,都已在城鎮化的“發展”中蕩然無存!竹林裏尋找春笋、竹龍笋的快樂,爬上毛竹梢頭將其壓彎至地然後放開竹梢讓其回彈的刺激……全都一去不復返,且無人可以分享了。
喜的是,自己生於江南,無論是氣候還是山川,都明顯優於妻子的中原。據妻子說,她小時候到處光禿禿的。我的家鄉,那個年代,草木也不似如今這般豐茂,但還當得起四季常綠、山清水秀八個字。“暮春三月,草長鶯飛,雜花生樹”,哪個江南孩子不曾為了這幾句古人的名言感到自豪和驕傲呢?兒時因為看多了抗日戰爭題材的電影,對大平原、青紗帳頗為嚮往。但到北方上大學,對平原地區的情況有所了解後,轉而對生長於平原地區的人們產生了些許同情:一馬平川,一望無際,村莊都是相似的,景物都很單調;到了秋冬季節,樹葉凋落,大地一片死灰,風起處沙塵撲面,有如詩人所言“北方是悲哀的”,“從塞外吹來的沙漠風已捲去了北方生命的綠色”。我不禁自作多情地替他們惋惜:北方平原地區的孩子們,童年的生活該有多麽的無趣、無聊啊。
兒時的家鄉,童年的生活,我們是永遠回不去了,但酸甜苦辣的記憶,會伴隨我們終生!
(三之三)
亞 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