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5月31日
第C05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聲色點擊)書為紐帶

書為紐帶

“面對東京古書店裏堆積如山的各種宋元明刊本,以何如璋公使隨員身份來日的楊守敬從一八八○年四月開始趁低價大量購買……”

“一年瘋狂購書三萬冊,‘一時都市為之一空’的楊守敬,不僅抬高了全東京的漢籍價位,使中國古書由無人問津轉為炙手可熱,還助長了明治新貴階層好古的新風尚……”

——尹敏志《東京蠹餘錄》

楊守敬,晚清歷史地理學家,一八八○年出使日本,著有《日本訪書緣起條例》。明治維新初期,大批武士被勒令遷出東京,“這些‘無祿移往者’沒法帶走大部分雜物,包括飢不能食、寒不能衣的古書。它們被主人當廢紙賤賣,成為神保町古書店最初的貨源。”造就了機會讓楊守敬在東京購入上萬冊古籍,當中有的已在中國絕版。

中國書籍的印刷、形制傳入日本,始於奈良時期,由東渡僧侶傳入,故日本的古籍分和裝本和唐本,唐本就是中國古籍。甲午戰爭後,一直到民國,是中國古籍流入日本的重要時期。楊守敬從日本購回一批重要中國古籍,而一批日本學者則來華訪書,書籍為紐帶,加強了兩國雙向的文化交流。

中華書局曾在二○○六年出版《日本學人中國訪書記》,收錄了六位日本學者的文章,包括日本漢學界著名的中國古籍版本鑒別專家田中慶太郎。他於一九○一年創辦的文求堂,是東京乃至全日本最具影響力的漢學書店。

傅增湘、張元濟等著名藏書家、出版人,郭沫若、魯迅等文人在日期間均出入文求堂,郭沫若留日時的十部重要學術著作均由文求堂出版。這樣的書店,賣的豈只是書,實則肩負着文化交流匯集的重責。

赴東京前,往背包塞進《東京蠹餘錄》、《日本學人中國訪書記》。文求堂在東京已消失半世紀,無緣一睹風采,但相信神保町滿街的書香依舊芬芳。

(一個人的邊走邊看 · 二)

程 文

2024-05-31 程 文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42188.html 1 (聲色點擊)書為紐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