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5月31日
第A10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四地學者探討土地信俗文化

與會者合照

黃華強

孫春富

林發欽

四地學者探討土地信俗文化

大伯公論壇擬出版文集作推廣

【本報消息】第十三屆世界大伯公節系列之“人法地:中華土地信俗論壇”,昨日上午十時假漁人碼頭會展中心宴會廳舉行,邀請各地學者共同探討土地信俗文化。研討後將論文匯集成冊,更好推廣土地信仰。

論壇由世界大伯公節聯誼會主催,廟宇節慶文化促進會主辦,口述歷史協會承辦,得到中國道教協會支持,澳門基金會贊助。世界大伯公節聯誼會主席孫春富,廟促會榮譽會長兼第十三屆世界大伯公節主席羅盛宗,廟促會榮譽會長黃華強、創會會長梁慶庭、會長兼第十三屆世界大伯公節署理主席葉達、理事長兼第十三屆世界大伯公節署理主席馮健富等出席。

澳土地信俗列非遺

孫春富說,每年舉辦世界大伯公節初心不變,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首次在澳舉辦世界大伯公節,特設專題論壇,讓與會者提出對土地信仰的不同看法,促進多方交流。

黃華強致詞說,“澳門土地信俗”成功申報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進一步提升澳門傳統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廟促會作為傳統節慶文化的傳承者和保護者,將繼續致力保護和傳承土地信俗文化。土地信仰等在內的本土廟宇文化多姿多彩,與當局的支持與配合、各區坊眾參與等也分不開。他很認同本澳廟宇保養工作,政府持續關注各廟宇情況,適時翻新,不乏社區自發組織維護,各自發揮作用。

傳承文化貢獻獨特

澳理大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口述歷史協會會長林發欽作主題演講時指出,“澳門土地信俗”以三大土地廟為傳承核心,分佈全澳約二百座的土地神壇為支柱,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土地誕為年度重點活動,構成深入社區,流傳不斷,活態多樣的“澳門土地信仰文化”。“澳門土地信俗”傳承的顯著特徵是,無論是物質形態土地神壇,還是非物質形態信俗文化,幾乎囊括歷史上的各種形態,又使其具有鮮明的時代發展特點,表明澳門在傳承和弘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方面確有獨特的貢獻。

同場,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上海市道教協會名譽會長、上海城隍廟住持吉宏忠道長,台灣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助理教授徐雨村,香港樹仁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田家炳孝道教研中心主任區志堅,中山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副教授孔慶夫等亦發表演講。

論壇特設專家專題論壇交流環節,梁慶庭主持。羅盛宗在會上分享“澳門土地信俗”的核心價值,及對未來發展的看法,提出“發揮社區主體作用”、“培育文化創意人才”兩大發展方向。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蔣明智指出,土地信俗是澳門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統禮制制度的遺留,體現對國家認同的最高文化價值。台灣桃園市土地公文化館策展人蔡淑娟分享了台灣土地信俗情況。原澳理大中西文化研究所所長、口述歷史協會理事長江淳就澳理大團隊的申遺及研究工作發表見解。

2024-05-31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42030.html 1 四地學者探討土地信俗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