呑金滅宋的忽必烈
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的字漸漸被淘汰出局。就以一個“趯”字而論,本來是書法中的詞語,稱筆鋒向上挑出的尖鈎。今天教和學書法的人不少,也出現很多名家。可能我是孤陋寡聞,未發現有提到“趯”這個字。讀音為“他歷切,音惕,錫韻”,還有另一個讀音:以灼切,音月,藥韻。不過廣府人有讀作“笛”的第三音。因為字從“走”部,把它解作走動。
《詩 · 召南 · 草蟲》:“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在這裏“趯趯”則再不是書法上筆觸的一挑而呈現的尖鈎。《詩》是說:喓喓的蟲鳴聲,這聲是由草蟲發出,草蟲是蝗屬昆蟲,俗稱織布娘,大小長短像蝗蟲,喜歡生活在茅草中。阜螽是未生翅的幼蝗,牠趯趯地跳躍。筆鋒一轉,說到閨中婦人想念她的丈夫,未見丈夫歸來則憂心忡忡,焦慮不安;及至遇見了,像放下心頭大石。詩為甚麼要寫蟲鳴?這是觸景生情,秋景如繪,自然意遠。
今天的題目並不是寫“喓喓草蟲,趯趯阜螽”。只是說明一下,廣府話中的“走走趯趯”這種動態。昔日的商號,住宿、飲食是員工當然的福利,所以必聘有一名或多名廚師。不過並非“廚師”這銜頭,只叫“伙頭”而已。當時有一段順口溜是諷刺伙頭們的:“帶着餸簍隨街趯,唔打斧頭雷公劈。”似乎“打斧頭”是自然不過的常規,問題是“食水”的深和淺而已。所以“伙頭”有一個別號,稱為“忽必烈”。蓋忽必烈者元世祖也。他呑金滅宋。呑金易明,而滅“宋”的“宋”字與廣府人說的“菜肴”曰“餸”音相若。
伙頭這個工種如今沒有了,代之而起的是送外賣。他們沒有攜帶餸簍隨街趯,而是騎着鐵馬飛馳,更不怕“雷公劈”這回事,平安大吉。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