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遺址演環境劇場
怪老樹劇團《夢迴 · 益隆》今上演
怪老樹劇團向來融合亞洲各地劇場元素,以環境劇場作主要表演形式為己任。該團本屆澳門藝術節以“奇 · 遇”為主題,首次於益隆炮竹廠演出環境劇場《夢迴 · 益隆》,結合戲劇、舞蹈、高蹺馬戲和泉州提線木偶戲等豐富多元的表演元素,以藝術手法實地重建歷史現場。該劇總導演兼編劇袁一豪(Baby Un)表示,如何結合和平衡演出場地原有特色及表演手法,是劇團最大的挑戰。
益隆炮竹廠舊址遊徑於二二年十二月正式對外開放,Baby表示“益隆”佔地甚廣,有很多地方還保留了歷史痕跡,這種未被人為修繕的空間會讓觀眾觀劇時產生沉浸感。談到這環境劇場的特色時,Baby說:“過去炮竹製作有好多工序,例如傳統的的家庭代工,我們會以舞蹈手法演繹;高危的入藥工序,則會以高蹺元素展現;泉州提線木偶戲,則會放在偷渡客劇碼呈現。不同的‘線’,會用相應的藝術展現。希望用不同的藝術手法,展示過去益隆炮竹廠的面向,讓觀眾像是回到過去,不是在單純看歷史,而是在看一個有血有肉的故事,祈望呈現到一個奇幻的‘益隆’。”
因為演員來自兩岸四地,受到地域限制,前期需要各自排練。由於Baby對整個劇本了然於心,在分別排練時他全憑想像,在聯合彩排時各人的位置亦恰到好處,讓他有好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Baby續說:“我個人認為益隆炮竹廠是很適合演出這種文旅兼沉浸式的環境劇場,這個演出亦希望可持續發展,延伸成劇場IP。”
該劇的史料蒐集兼戲劇構作吳嘉偉(Gary Ng)表示,資料搜集創作劇情實屬不易,事關很多都只是口語相傳的資料,感恩該劇歷史顧問黎鴻健提供了很多史料,以及相關的口述訪問內容。Gary說:“在收到史料後,我們還要構思劇情及藝術加工,因應場地及資料去磨合及調整作品,有一定程度的限制。有賴導演掌握的藝術表演領域廣泛,我們可用不同類型的藝術手段把劇情呈現出來。”
《夢迴 · 益隆》於今天至六月二日連演四場,編舞是吳慧珊,偶戲指導是傳端鳳;戲劇演員分別是梁展鴻、沈林強、陳燁、劉君杰、朱佳輝、林麗麗、黃碧靖;高蹺演員則是程樂樂、景冬冬、李佳豪、郭東權;舞蹈演員為楊媛欣、羅雪琪、梅曉嵐、趙雪婷。
文:姬絲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