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書堆裡
我的太祖是最後一屆秀才,沒能趕上考舉人,科舉制度取消了。伯祖父是洋舉人(上世紀初對洋大學畢業人士的別稱),父親與其兄弟姐妹都是讀書人,我出生的大宅邸樓下東廂房是專門的藏書室。又因為叔伯姑媽中有多位信仰共產主義,抗日戰爭前大宅邸中還有秘密圖書館。由於戰爭和社會動盪,多次搬遷,書籍大量失散。
我從小喜歡買書,上班後有了工資,買書更為隨心所欲。一九五六年到上海外國語學院上班,任職語言學教研組資料員,當時教研組正在編著語言學全國教材。我的工作就是到圖書館和書店查找採購有關書籍,把書籍中的相關資料摘錄、分類製作卡片,供編著參考,整天與各種書籍打交道。
“文革”前家裡的舊書和新書已經裝了幾個書櫃。因為父親在台灣,我是當時的內控對象,沒有被抄家是很特殊的幸運,要感謝上海外國語學院的各級領導,特別是俄語系總支書記蔣妙瑞對我的特別關照,他還曾多次阻擋了外單位要抄我家的企圖,否則這些書的命運就很難說了。
四十年前移居澳門,將部分常用書籍裝箱運到珠海,現今還保存着。初到澳門時為了買書經常去廣州和香港,後來澳門和珠海的書店逐漸形成規模,尤其是澳門的星光書店和文化廣場越來越完善,非但有內地的出版物,還有其他地區的書籍。不斷買書近三十年,書櫃成了家居主角。
家裡書太多,近十年我不再買,可是太太是書“迷”,不斷在網上和實體店買書,澳門和珠海家裡的書籍還在增長,多個書櫃放滿了,書籍侵佔衣櫃,衣服被擠出去。現今我澳門珠海兩地住,兩地住屋的廳堂和房間內前後左右都是書籍。從小活在書堆中,老了還埋在書堆裡……
當今網購發達,大量零售實體店成為夕陽產業,而書店之所以成為夕陽產業有其雙重原因,一則互聯網購書更方便,二則也許很多人根本不買書了,直接從網頁下載閱讀。由於書店生意清淡,出版行業和印刷廠式微了,而且因為電腦的普及,辦公文件電子化,紙質文件大量減少,紙質書信來往幾乎絕跡,影響了紙張行業和造紙廠,也影響了郵遞。
我從小生病,小學只讀了三年,初中不到一年半,高中也不到一年半,長期在家裡養病,休養期間書籍就是我的伴侶,我靠書本自學各種知識,因為有了知識,所以病癒後可以即刻去到高校工作。上班以後我繼續依賴書本自習,工作有成績,經常得到領導表彰,改革開放以後得到多次提升。
現今因視力衰退不再看書,但我不會忘記書籍長期以來陪伴和引領自己成長的恩典,我會珍惜家中珍藏的新舊書籍。
(說讀書 · 二之二)
殷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