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故鄉
只要有可能,我都會置身於澳門藝術節在祐漢廣場舉行的“百藝看館”期間。因為,她不像在大劇院那樣,對觀聽眾有着這樣那樣的要求,而是自由進出,十分平民化!你難以計算,每個晚上的“百藝看館”觀聽眾確實有多少!五月十八日晚,我只看到擺着的椅子全都坐着人!我遲來,上半場只能理所當然地站着。但站着有站着的優勢,除了觀賞台上的表演之外,還能感受到“偷得浮生半日閒”的觀聽眾的反應。他們無須為了顧全禮貌,掌聲甚至叫好隨意而發;他們也會淚濕衣襟,當感同身受於情節與內容而勾起百結愁腸時。那滿眼的觀聽眾,不一定常常甚至不一定偶然進入劇院,但當“百藝看館”移師社區時,他們就可以,輕而易舉地作為“座上客”。對於住在祐漢廣場周邊的居民來說,這更是“送上門”的藝術。即使固定座位難尋,也能回家拎張凳子隨意找個地方坐着,同樣也能猶如在翠山綠林中,目睹一眼泉水般地得到滿足。
說“百藝看館”平民化,並不是一種貶低!我們絕大部分的人都是平民。襟抱寬博的組織者,為“百藝看館”準備了不同的藝術種類,登台團體又來自於澳門內外、甚至海外。所以,“百藝看館”節目的多樣性,總能讓不同的觀聽眾找到心頭之愛!今屆藝術節的“百藝看館”,居然有印尼的楫達布達雅藝術社的爪哇傳統舞蹈、台灣的排灣古謠,那是令許多人始料不及的!因之說,“百藝看館”雖然是免費進場,但誰都知道,其演出卻是難以估價!
那天,我坐着十二路車到中心街,下車後向一位慈祥長者請教,在微茫燈光下,他對我說:“你向前走到十字路口便向左拐,就看見祐漢市場,市場旁邊就是祐漢廣場,那是小孩子玩耍的地方。”長者或許不知道,祐漢廣場還是個公開演出場所,她會給澳門居民,留下精神故鄉的回憶的。
索倫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