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命運的交響
澳門,一座古老而又現代、繁華而又不浮躁的城市,一座連接東西方文明
的橋樑。不同文化在這裏互相碰撞、交流,形成了今天澳門兼容並蓄的人文氛圍,塑造了獨一無二的民俗風情和自然環境。
澳門基金會聯合內地散文刊物和媒體舉辦的“我心中的澳門”全球華文散文大賽,是爲紀念澳門特別行政區回歸而打造的文化品牌活動,自二○○四年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六屆。來自內地和海外的華人作家,創作了一批具有文化蘊涵、人文情懷的佳作。澳門的文化價值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知。
記得二○○三年,在第五屆澳門文學獎頒獎晚宴上,吳志良博士對我說,爲紀念澳門回歸五周年,我想搞一個詩歌、散文大賽,散文就和你們《散文海外版》雜誌合辦了。
澳門基金會擁有雄厚實力、廣泛影響和良好的口碑。能與澳門基金會合作,對於我們這份“海外版”散文刊物,無疑是一個發展和做事的良機。這也得到了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竟至國務院港澳辦將其列入全國宣傳計劃。
爲確保大賽的品質,大賽組織了五次筆會,邀請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多地的作家們到澳門採風、座談,用文化的眼光觀察和審視澳門的文明,鈎沉中西文化融合的歷史,透視回歸後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現實,作家們欣喜能夠以文學這樣美麗又深邃的方式與澳門相遇,抒寫出一批有生命體驗,有人物命運,有行走感悟,有美景美情的美文;也有許多有思想深度的歷史文化散文。這些作品,以直達心靈的方式,描述了一個色彩鮮明、層次豐富的澳門。
首屆大賽是二○○四年,值澳門回歸五周年。多次在澳門講學的學者閻純德以《澳門,我的溫柔之鄉》,描繪了和合文化養育出來的澳門精神,揭示了溫馨、愜意與安詳的澳門的真義;《誰先看見澳門》作者陳啓文俯下身子凝視,他似乎看見了“沉浸於大海深處的另一座澳門”,描述了這座城市東西方文化融合的歷史與現實。
第二屆大賽是二○○六年,恰逢澳門“世界文化遺産年”。建築是一個城市的表情,往往凝聚一個城市文明的精髓。歷史城區的成功申遺,使澳門成爲一部世人矚目的文化經典。《澳門的命運交響》作者閻純德抓住了一個“點”——沉浸於喜悅中的澳門人和遊客排隊領取“世界遺産明信片”,作者就在這個隊伍中,他惟妙惟肖地寫出了此時澳門人心靈的悸動和自豪感;楊宓的《穿過歷史城區》將歷史遐思、現實感悟融於一體,情景交融,雅韻纏綿。澳門有着近二十座歷史悠久的教堂,在莊嚴的教堂聽音樂會,龔曉莊感到真正的賞心、悅目、悅耳,《古老殿堂中的天籟之聲》繪聲繪色地描述出她的感覺。
第三屆澳門大賽,是在二○○九年,適逢澳門回歸十周年。一等獎劉登翰的《骰聲燈影後的澳門》透過澳門歷史的變遷,揭示澳門形象的改變,更爲主動地承擔起中西文化交流中心的角色;京城記者徐懷謙曾經去過澳門,沒有特別的發現和感動,當他參加了澳門筆會,從文化的視點觀察澳門、用心靈體味澳門時,他的心被點燃了,《到澳門,給靈魂放個假》讚美澳門人用心用愛做事待人、包容開放的文化心態,予他以精神上心靈上的快感。
二○一一年,適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第四屆一等獎《時間的同一個源頭》,著名畫家、教授陳奕純描述了北京人民大會堂澳門廳主畫《盛世之歌》的孕育和誕生,抒寫了他心中被一朵朵蓮花簇擁着的盛世澳門;新疆作家孤島《一扇門開啓一座城》寫出了東方傳統元素、西方現代元素,大陸意識與海洋精神在近現代澳門的碰撞、交融和互生。
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營造了今天澳門兼容並蓄的人文氛圍,形成了獨特的民俗風情,包括飲食文化。二○一三年、二○一五年第五屆、第六屆大賽,突出人文氛圍、民風民俗特色。《人民日報》文藝部、《散文選刊》、《上海文學》都參與了主辦。精於美食的川妹子高虹《從庖廚之側進入澳門》繪聲繪色地描述了舌尖上的澳門,靈動活潑,別開生面,一舉奪魁。
獲獎作家來自世界各地,有美國、加拿大、法國、瑞士等地的華裔作家,有澳門、香港、台灣、北京、天津、上海、廣東、福建、新疆、四川等各地的作家和學者。澳門本土作家穆欣欣、梅仲明、龔剛、胡國年、林慧嫺、呂志鵬、鄧思平、刀弋等作家獲過獎。
六屆“我心中的澳門”全球華人散文大賽,共收到來自世界各地徵文兩萬餘篇,獲獎作品百餘篇,出版了六本獲獎作品集。二○一九年,值澳門回歸二十周年之際,百花文藝出版社在六屆澳門散文大賽基礎上,優中選優,收錄了六屆賽事的一二等獎獲獎作品,出版了《“我心中的澳門”——全球華人看澳門》。其中收有澳門本土作家穆欣欣、梅仲明的作品,還有當時在澳門工作的楊宓、龔曉莊、曾坤的作品。
當今之世,旅遊普及,遊客熙熙攘攘,然能夠以一種從容的心境,進行文化、自然遊歷者鳳毛麟角,很難産生情爲之動、心爲之顫的遊記。“我心中的澳門”大賽倡導了真正的文化旅遊,由此産生出多篇旅遊文學佳作,是華文旅遊文學中的一朵奇葩。
這些作品,勾劃出“中西交流之城的和諧與真善美”,形象地展現了澳門的“核心價值”,這對我們民族、乃至世界的和平發展,有着積極的啓示意義。
大賽依托着澳門所進行的“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緊緊吸引着重要新聞媒體的目光。連續六屆大賽,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對外廣播電台、新華社、新華網、人民日報、人民網、中國新聞社、澳門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文藝報、中國文化報、北京晚報、人民政協報、中國日報等衆多重要媒體多次進行報道;僅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和“晚間新聞”節目就分別報道四次之多……大賽也得到了中國作協的大力支持,陳建功、高洪波、李敬澤、閻晶明等領導都親臨澳門參加頒獎活動。
原國務院港澳辦常務副主任陳佐洱談到“我心中的澳門”全球華文散文大賽時說:“十年來,數以萬計的名家文友用各種風格、從各種角度記叙了澳門的歷史、新生和茁長,抒發了自己的真情和灼見,篇篇佳作展示出中西交流之城的和諧與真善美,放射出中華民族的時代光芒。”
原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建功評價說:“這一全球華文散文大賽,它所展示的爲振興中華、造福未來、全球華人共襄盛舉的意願,可以說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隨着文化交流的發展,這一獎項的設立,愈發呈現出英明的預見性。”
澳門基金會主席吳志良博士指出:“建設二十一世紀的新澳門,既需要全力保存弘揚其傳統核心價值,也需要更多人的理解和參與。這是舉辦‘我心中的澳門’散文徵文比賽的本意。”散文大賽每一屆的進步,恰恰與澳門回歸的發展進步緊密相繫……無論從經濟,還是文化上,近年來,“澳門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以“我心中的澳門”爲主題舉辦散文大賽,而且能連續舉辦六屆,這體現了澳門的文化自信,也生動體現了澳門經濟文化繁榮發展的現實。這項散文大賽,已經成爲宣傳澳門、傳播中華文化的一個品牌。文學視野裏的澳門,顯示出了獨特的光彩。
文學是時代、社會風尚的觀察者與見證者。由澳門基金會主席吳志良博士親自倡導和發起的“我心中的澳門”全球華人散文大賽已近二十年了,作家們用一篇篇優美生動的散文,一顆顆誠摯的心,描繪出平和、溫馨與安詳的城市,彈奏出澳門歷史在舞動、現實在鳴唱、未來在召喚的命運交響;搭建了一座連接祖國大陸與澳門的橋樑,一座連接世界華人與澳門感情的橋樑。
近幾年,由於不在編輯工作一線了,我接觸的年輕作家少了,但也看到葛亮、吟光等年輕作家在創作上取得的可喜成績。去年我去澳門,百花文藝出版社社長委託我關注成熟的作家和佳作,必要時推薦給出版社。聚會時,我和湯梅笑老師談了,她熱情推薦了鄧曉炯的長篇小說《迷城咒》,是我臨行前晚間十一點送到我住的賓館的。我閱後,覺得取材立意都很好,作者有着扎實的創作功底,有着豐厚的歷史文化素養,也有着創作的才華,已經連續三屆獲得澳門文學獎,就鄭重推薦給百花文藝出版社社長和《小說月報》執行主編,他們很重視,約請作者進行了較大的改寫,目前已經簽署了出版合同。曉炯去年還出版了科幻小說《最後一個人類的回憶錄》。期待着他的創作取得更大的成績。
今天有幸出席中國作協舉辦的“萬水千山總是情”座談會,感到了中國作協對港澳作家的滿腔熱情深切期待,港澳本身就是一片沃土,相信在座的港澳作家們會創作出更多的文學佳作。
甘以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