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5月18日
第B02版:要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西漢“辛追夫人”現真容

袁中標完成的“辛追夫人”生前容貌雕塑(新華社)

湖南博物院公開發佈的“辛追夫人”3D數字人形象,左為三十五歲左右,右為五十歲左右。(新華社)

湖南博物院公開發佈的“辛追夫人”3D數字人全身坐姿形象(新華社)

西漢“辛追夫人”現真容

【據新華社長沙十七日電】面容和善、盤髮端莊、裙裾精緻——這是二千餘年前西漢女性“辛追夫人”中年時的模樣。十七日,湖南博物院首次公開發佈“辛追夫人”3D數字人形象,它以上世紀七十年代馬王堆漢墓辛追出土時的頭部掃描X光片為主要依據,最大限度復原了其容貌。

非傳說中貴族美女

“此次發佈的‘辛追夫人’3D數字人形象,分別為年齡約三十五歲的全身坐姿版和五十歲左右的頭部形象。”湖南博物院院長段曉明說。

要讓“辛追夫人”顯真容,首先要對她的容貌和身體進行一比一復原,其中最難的部分便是容貌還原。

“辛追出土時外形完整,全身潤澤,皮下軟組織柔軟有彈性,部分關節可活動,甚至眼睫毛、鼻毛尚存,手指、腳趾紋清晰可辨,推測其年齡約五十歲。”段曉明說,儘管辛追出土時肌肉尚存,但面容已腫脹變形和腐敗。

該院專門邀請了中國顱面復原專家袁中標為主的海內外一流專家參與復原。專家團隊通過X光片、現場觀察及模型測量,反覆精密計算以得出辛追夫人頭骨結構形狀及五官比例關係,結合現代技術手段,形成了其生前容貌雕塑。

袁中標介紹,此次呈現的兩版復原像製作是根據對女屍頭部顱面關係近距離觀察測量,以及病理解剖報告和各種服飾妝容的權威史料記載等形成的。

“辛追是西漢初期人物,病理解剖發現其體內有鞭蟲卵、血吸蟲卵等,由此推測她也許並非貴族出身,而是地裡勞作農民出身,只有經常下水,且有破皮、擦傷或飲用沼澤湖泊生水的人,才會導致血吸蟲感染。辛追顱面長相上相對較普通,並非人們傳說中的‘貴族美女’。”袁中標說,此外,通過病理解剖發現辛追生前患有多種疾病,如冠心病、多發性膽石症等,所以在復原老年版辛追時還特地在容貌中賦予其一定病容狀態。

對上述容貌雕塑進行數字化復原的是長沙數字鯨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張日暉介紹,運用超寫實數字人技術,可以通過高精度人體建模還原微小的生物特徵,實現毛孔清晰可見。

據悉,專家團隊還使用了運動捕捉技術來捕捉真實人體的動作、姿態、表情,將其應用到數字人身上。

可交互版年內推出

馬王堆漢墓是西漢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一家三口的墓葬,共出土三千多件(套)珍貴文物,是二十世紀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其中,一號墓出土的辛追夫人遺體是世界上已發現的保存時間最長的濕屍。

今年是馬王堆漢墓完成考古發掘五十周年。去年十月,湖南博物院啟動“辛追夫人”3D數字人項目,利用AI技術,在醫學、影像學、考古學等多學科協作下,全方位還原辛追容貌。

可交互版的“辛追夫人”AI智能體計劃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將集合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資料、歷史記載資料、考古研究成果等對其進行信息化處理和大數據訓練,擬最終形成一個可與現代人對話的AI智能體,屆時,將成為全球首個基於二千年前保存完好的濕屍而打造的虛擬數字人。

段曉明介紹,這一AI智能體將可以進行多輪、長周期記憶對話,能用二千餘年前的時代認知與現代大眾進行多模態、多模式互動,為人們打開一窺歷史的珍貴窗口,在考古學、人類學上都有重要意義。

2024-05-18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39280.html 1 西漢“辛追夫人”現真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