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嫁女餅
《燕食記》中有不少篇幅寫廣府傳統飲食,如茶樓如廣府點心如傳統節慶食品,還有傳統茶樓後廚的運作,作者在動筆前該做了很詳細的資料搜集,內容極其翔實。每每翻看到這些,便想起兒時鄰居老伯伯,他在蓮香樓打了一輩子的工,不時對着我這個小吃貨嘮叨後廚的那點事。
“一到春節、端陽、中秋,忙到不可開交。師傅們要日做夜做,才能跟得上供應。”
《燕食記》這段所記,和當年老伯伯一樣,每逢大節前一個月,必忙得不見人影。
從前老茶樓確實如此,單做樓面生意未必撐得住,必須把全年節慶的傳統糕點都攬下來,才算做好,大的還把嫁娶龍鳳禮餅一併做了。兒時的廣州,除四舊,蓮香樓沒有嫁女餅,只有中秋月餅,後隨父親移居澳門,有回遠房親戚嫁女,送來一整袋嫁女餅,吃一口驚為天人。至今,仍着迷傳統嫁女餅,不時跑去遠來或榮華等傳統餅店買幾個解饞。
“嫁女餅,就是喜餅。行內人又稱五色餅,雅些的就叫作‘綾酥’,因為分別有紅綾、黃綾、白綾、合桃酥及雞蛋糕。綾,即綾羅綢緞中的‘綾’,是其中最名貴的衣料。禮餅以綾酥為首選,寓意榮華。”
二十多年前曾訪問氹仔晃記的老闆講整餅舊事,最初晃記是茶樓和餅家二合一,既做茶居燒味也有整餅,後來才疊埋心水專心做餅。傳承至今,老婆餅揚名四海,官也街的外地遊客人龍中必有一條屬於晃記。還記得當日和老晃記閒聊,他說做餅必須認真,貨真價實,當年試過有刁鑽顧客就在店內把一個五仁月餅拆散,逐一點算五仁是否足數,假若當日晃記偷工減料,就即場被拆了招牌。
我的感覺是從前的嫁女餅比現在的好吃。
(《燕食記》中的老廣味道 · 三 · 完)
程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