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5月10日
第C08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筆雯集)生人勿近臭(殸+巠)(殸+巠)

生人勿近臭(殸+巠)(殸+巠)

我們的眼管的是視覺,耳管的是聽覺,口管的是味覺,鼻管的是嗅覺。還有手的一種功能是觸覺。說到嗅覺主要是香和臭,而香屬於正道的,相反,臭就是負面的。香原指穀物熟後的氣味。《詩 · 大雅 · 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又《周頌 · 載芟》:“有飶其香,邦家之光。”香除了嗅覺之外,味覺上也會感到甘美的香。《呂氏春秋 · 審時》:“得時之黍……舂之易,而食之不噮而香。”不過香沒有標準,你覺得這東西香,他反認為臭。如榴槤,嗜之者認為它奇香,厭之者謂它奇臭,如臭豆腐是一例,還有外國的乳酪,都是因人而異。有一物曰“香弓”。清李符《惜紅衣》詞:“秧田小岸,桃葉人歸,香弓也留戀。”香弓原來指舊日纏足婦女的裹腳,試問香從哪裡來,猶有甚者,有學生向老師請假,理由是“阿爺香咗”。明明是死了,卻說“香”。這原自“米少飯焦燶”。飯焦,鍋巴也。飯燒焦了,譬喻人的死亡,故謂之“香咗”(死了)。

其實一個正常人死了而曰“香咗”,未始不是正面的事,頗有“流芳百世”的美感。要是秦檜、嚴嵩之類奸佞死了,只有遺臭萬年,豈能“流芳”、留芳?

香的東西表過,臭的東西又怎樣去形容與表達?廣府話有一個至今已近於湮沒的形容詞,曰“臭”。本來一個“臭”字已說明其好壞,但為了加重語氣,說明其臭之程度,用兩個疊字“”相加,則其臭益臭矣。

字何解?據《集韻》的解釋,沒有“臭”的氣味,只說:“不可近也”四字。這四字力度千鈞,比說出“臭”更臭。

冬春軒

2024-05-10 冬春軒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37560.html 1 (筆雯集)生人勿近臭(殸+巠)(殸+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