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收生不足 穩定教師隊伍
委員倡開放非高教學額
本澳出生率下降,有教育界人士預測未來五年部分學校和教育機構面臨生存危機。有社諮委認為,要紓緩收生壓力,除降低師生比維持一定班數外,提升課程品質與多樣性,加強家校合作,推動教育國際化融入灣區互聯發展,以及開放非高等教育,讓更多外地學生接受優質教育服務,皆能促進非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穩定教師隊伍。
方便外企子女就讀
就學校收生不足問題,中區社諮會副召集人歐陽廣球建議開放本澳非高等教育。指出隨着本澳經濟發展及人才政策,越來越多企業選擇在澳門設立辦事處或分公司,隨之而來的是外派人員及經商家庭湧入。這些家庭往往面臨着子女就學問題,尤其是非高等教育領域,目前受限於逗留許可期限,給相關家庭帶來困擾。認為開放非高等教育,為外派人員及經商子女提供更多就讀機會,從而緩解收生不足問題。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五周年及澳門回歸祖國廿五周年,委員黃成彬相信,下半年將會有多項大型慶祝活動,料將經常涉及宣傳品或大型佈景板上展示國旗、國徽或區旗、區徽。為更好宣揚相關應用和保持其莊嚴性,推廣本澳愛國主義教育,建議有關部門適當作出展示比例指引,為本澳社團及會展業更好地了解和準確地展示國旗、國徽及區旗、區徽。
打造環半島休憩群
近期教科文中心周邊完成休憩區建設。委員關艷娟認為區內整體休憩片區的通達性,仍有進一步改善空間。短期建議逐步開放藝園出入口,以提升公園人流量和使用率。長期優化規劃方面,建議將觀音像海濱休憩區、宋玉生廣場、藝園、南灣湖片區等,打造成“環半島旅遊休憩群”,通過提升整體連貫性和通達性,整體考量不同區域的環境、特質,並通盤優化計劃,調和不同休憩區功能,形成協同效應,實現可持續發展。
劃分運動非運動區
委員蔡通說,社區發展空間限制導致體育場所分佈不均。建議檢視不同區份居民平日運動習慣,未來翻新公園或休憩區設施時,考慮劃分運動及非運動空間,並釐定適當安全措施和場地使用準則,讓不同使用者在安全環境下進行各自活動。
本澳將步入年度風雨季,委員梁偉基建議加強本澳氣象預警制度和措施,考慮利用大數據和智能科學計算,以及加強與鄰近地區聯動,提早向居民發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