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5月06日
第B08版:教思
澳門虛擬圖書館

親職路上 做得多不如做得對

親職路上 做得多不如做得對

隨着愈來愈多家長的教育水平和社經地位大幅提升,在教養子女方面的投入已比以往高出不少。以前經常聽到的“天生天養”的育兒方式,現在已很少聽到了。

今天,不少家長把子女的日常社交、髮型衣着,甚至學校的作業和報告等都安排得體貼入微。此外,每當子女遇到成長路上必然要面對的困難或苦惱時,有些家長就會立即進入緊張狀態,挺身而出為子女解困。可惜的是,子女成長過程中寶貴的學習和鍛煉機會或會就此被扼殺。這些“比皇帝更急”的家長很有可能已成為“直升機家長”了。這稱謂一般可被理解為過分保護子女、過度教養或過度介入子女生活的家長。而“直升機家長”這個稱謂是貶義的。讀到這裡,可能有家長會抱怨︰“我是一個願意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家長,我做得還不夠好?我容易嗎我?”對的,做人父母一向不容易,和教師、學生輔導員不一樣,家長從不需要“考牌”的,卻要做好育人這份毫不簡單的神聖任務。而大部分家長當然是不辭辛勞地去教育子女,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但現實中,好心未必做了好事。

家長忽略更適合的親職方式

現今家長的父母輩普遍學歷低、忙於謀生,或會忽略子女的需要。當這些家長有了下一代時,往往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希望控制和監管子女的一切,減少他們出錯的機會,認為付出多了、幫他們安排一切和鋪好路了,子女們就必定會一帆風順、健康快樂地成長。可是,家長往往會覺得子女對自己的付出不感恩、不領情,甚至會和自己發生矛盾,這的確很讓人氣餒。付出的努力變成反效果,過程當中應有做得不夠的地方。筆者認為,當中很大的原因可能是家長較少自發地、長期地去了解和閱讀親職技巧的資訊,導致忽略了其他更適合的親職方式。其次,我們會多憑直覺、自身經驗和上一代的親職方式去教育子女,而那些方式很可能會對子女產生負面影響的。所以,我們要經常自我反省,我們的付出和教養方式,能否對子女的身心健康有正面的影響呢?筆者近期閱讀到關於“直升機家長”的研究,並簡述其中三篇與各位分享,希望我們會得到一些反思和啟發吧。

在二○一七年,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聯同多間機構,對香港近千名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進一步發現父母的管教方式會影響子女對生活目標和意義的建立。而事事關心的“直升機家長”較態度嚴厲的“虎爸虎媽”之影響更為消極。意即事無大小都為子女細心安排和着想的家長,比以高壓方式管教的家長,對子女或會帶來更壞的影響。該中心主任李樹甘教授表示,當子女不遵從自己的意願,家長想做出控制時,可能要提醒自己,在缺乏充分並理性的雙向溝通下,去經常讓子女做他們不願做的事,是有可能帶來嚴重後果的。

太多關注或帶來反效果

二○二一年三月,史丹福大學的一位副教授Jelena Obradovi和其他共同作者在國際期刊《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發表了一項研究,其中一個結論是,在幼兒教育方面,太多關注或會帶來反效果。研究中她觀察到家長,當他們的幼稚園適齡子女在玩耍、收拾玩具、學習新遊戲和討論問題過程中的行為。其中一個研究結果顯示,在子女正常並稱職地進行上述活動時,若家長頻繁地向子女提供指引、改正、意見或提問時,他們的子女或會在控制行為、情緒和延遲享樂方面遇上更多的困難。我們應從這研究學習到,幼齡子女在某些活動上所需要的關注和協助,未必和家長所想的一樣多,太多的關注或會帶來負面作用。

二○二三年九月,福建師範大學的兩名學者Chenye Jiang 和 Yihan Song在國際期刊《Asian Social Science》發表了一項研究,主要研究對象是六位有焦慮情況的內地本科生。研究人員與六位作了深入的面談,從面談內容看到,六位本科生認為他們的焦慮情況或多或少和家長的過多關注和過高期望有關係。亦有研究對象提到,父母以愛之名和“都是為你好”這個沉重的枷鎖而安排的大小事情,會引致子女有重重的內疚感和家庭衝突,他們認為這些內疚感和衝突或是引起他們焦慮的主因。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型和小樣本的研究,而且不能完全證明父母的過多關注等相關特質,和本科生焦慮情況有直接關係,但這研究卻值得我們注意,父母的親職方式和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係,家長們或要學會適時“放手”。

子女需要成長空間和感受世界

縱觀上述三個研究,我們可以看到“過度教養”、“過多關注”和“父母過高期望”等“直升機家長”普遍持有的特徵,或會對子女的身心健康帶來負面影響。寫到這裡,筆者絕對沒有意圖讓各位讀者不管教或減少投入對教育孩子的付出。身為父親的筆者,何嘗不想子女事事順利、飛黃騰達。

父母愛子女是天性,我們做父母的,無論用甚麼教養方法都好,都是出於對子女無窮無盡的愛。但我們也要明白,子女是需要空間去成長和感受世界的真實模樣的。在我們用盡九牛二虎之力去避免子女受傷害、失敗或傷心的同時,其實也是在扼殺子女的成長機會。我們要知道,兒時的失敗和犯錯或會造成短暫的痛心和挫敗感,但父母對子女的長期目標,應該是寄望子女他朝能成為一個有抗壓能力、有勇氣面對挫折、有自控能力和有自信的成年人。父母給子女的不應只是控制、監管、質疑和提前解難,子女需要的是父母給予的充滿尊重的溝通、適當的自由、信任和容許犯錯的空間。

最後,家長又可以怎樣提升自己的親職技巧呢?筆者建議家長可到教青局轄下的親職教育中心,閱讀關於親職教育的書籍或瀏覽該中心網站的資訊。亦可多請教學校教師或學生輔導員,不斷提升自己對親職方面的知識。

而上述三個研究,筆者只是在眾多優秀研究中選擇一些來分享。所以,家長若想主動提升自己在親職方面的技巧,資源其實很豐富,亦很容易接觸到。

只要我們願意去學習,一切都會變好的。畢竟,當我們時時刻刻和子女說要好好學習的同時,自己也應以身作則,不斷學習,

做一個更稱職的家長。

張嘉偉

2024-05-06 張嘉偉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36124.html 1 親職路上 做得多不如做得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