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5月05日
第A06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大灣區規劃綱要》頒佈五周年:建設一流灣區卓有成效

《大灣區規劃綱要》頒佈五周年:建設一流灣區卓有成效

二○一九年,《大灣區規劃綱要》正式對外發佈,標誌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拉開帷幕。五年荏苒,粵港澳大灣區不管在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活力、技術研發水平或制度創新能力,均已達到世界一流。對於澳門來說,這不僅是地理與空間的融合,更是經濟、社會、文化等多方面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契機,為澳門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舞台和無限的可能性。

一、以“融合共通”奠定灣區發展堅實基礎。

基礎設施一體化構建了大灣區內無縫銜接的動脈。《規劃綱要》頒佈以來,大灣區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其中,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無疑是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的代表性工程。此外,穿梭於珠江兩岸的城際鐵路和高速公路網也日臻完善,這些“硬連接”為大灣區的產業協同和市場一體化提供了有力保障,是推動經濟社會全面深度融合的堅實基礎。

經濟一體化是粵港澳大灣區跨越式發展的核心推動力。創新科技產業的共同發展,如橫琴新區在生物醫藥、高端製造等領域的突破,與香港、深圳的科技創新資源形成互補,共同推動了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的優化。大灣區內部經濟的高度融合,在造就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國際一流灣區的同時,也為全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信息流的一體化是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智慧紐帶。數字化時代,粵港澳大灣區正積極構建信息互聯互通的平台,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技術,推動了數據資源分享。粵港澳大數據交易中心的成立及大灣區內的智慧城市建設如廣州的智慧交通系統和澳門的智慧城市建設,都在不斷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和城市管理水平。

二、以“新質生產力”推動灣區高速發展。

作為新時代我國改革開放的新高地,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的生產力正在成為大灣區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明確將大灣區定位為“具有創新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此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正充分發揮對外窗口門戶及對國際要素資源的虹吸作用,高水平創新載體、高層次人才等創新要素正不斷向大灣區彙聚:廣東省創新綜合能力連續六年位居全國第一,“深圳——香港——廣州”集群連續四年獲得全球創新指數第二,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科技創新更延伸到新興產業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港澳與內地企業在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技術領域的合作不斷取得突破。橫琴新區的封關運行為港澳企業進入內地市場提供了便利條件,使內地企業能更快捷地接觸到港澳的創新技術和產品。

“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載體和平台”。以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為例,這些平台為港澳青年科研人員提供了實驗室、辦公空間、資金支援等一系列服務,極大地促進了港澳青年在大灣區的創新創業活動,為大灣區的長遠發展培養了科技創新的後備力量。港澳地區的高校與內地高校之間的合作也在不斷加強,通過共建研究院、聯合培養研究生等各種方式,共同推動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和科研成果的產出。

三、以制度建設保障灣區高質量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不僅是改革開放積累的成果,更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安排。大灣區的制度創新路徑,首先表現在促進港澳與內地合作的多個專項政策上。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為例,其制度設計融合了港澳的優勢和內地的發展需求。在橫琴,內地與澳門共同探索“一國兩制”下的新型合作模式,通過創新政策,如稅收優惠、人才引進、金融開放等措施,搭建了一座連接港澳與內地的橋樑。這些制度創新不僅為港澳居民在大灣區內的就業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也為企業的跨境經營和資本流動創造了條件。

大灣區的發展同樣離不開法治建設的支撐。隨着港澳與內地合作不斷深化,各種跨境法律和行政問題相應增多,對法治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內地與港澳在法律服務、司法互助等領域取得了諸多進展,大灣區內的法律服務合作日漸緊密,內地律所與港澳律師的聯營機構增多,為跨境商事活動提供了法律服務保障。

近期,中央再推六項惠港、惠澳政策,“六項政策”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歡迎及支持,對於澳門來說,這將進一步便利與內地的商務往來,更好地推動北京、上海及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高地協同發展,極大加深與內地的人員交往、經貿往來、互利合作,服務保障港澳特區加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今年是《大灣區規劃綱要》頒佈的第五年,也是雙慶之年,灣區建設成效顯著,氣象萬千。“硬聯通,軟銜接,心相融”,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粵港澳大灣區永不止步,屆時必將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七十五周年致敬!

秦 文

2024-05-05 秦 文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35713.html 1 《大灣區規劃綱要》頒佈五周年:建設一流灣區卓有成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