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之行
第一次去巴西公幹,深知要經歷長途飛行的艱辛,為此特地選了約翰 · 羅爾斯的《正義論》作為機上讀物。因這部被譽為“二次大戰後倫理學、政治哲學領域最重要的理論著作”,於我而言卻是晦澀難懂,讀起來相當吃力,恰可用來在旅途中助眠。然而,也許是機艙內無外物干擾反而能夠凝心聚神之故,我竟看得頗有些津津有味,全無睡意。
途中,曾去過巴西的同伴與我聊起了在巴西的見聞及感受,這個國土面積世界排名第五的南美洲最大國家,資源物產豐富,經濟實力居拉美首位,但二億多的總人口中仍有約三千萬尚未解決溫飽,盧拉就任總統後推行“零飢餓”和“家庭補助金”等民生計劃,使飢餓人口大幅減少。不過巴西的“脫貧攻堅”在國內卻不無爭議,同伴曾同不少包括大學教授在內的巴西人聊過此話題,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社會存在貧富差距是正常現象,政府救濟會使窮人產生依賴心理,養成不勞而獲的風氣。這種觀點與普遍功利主義學說有類似之處,主張政府應減少管制,自由放任,保護好私人財產,而將國家資源向窮人傾斜是對富人的不公。
同伴說富人在巴西是受到尊敬的,但是羅爾斯的《正義論》強調,人們的生活前景既受政治體制和經濟、社會條件的限制,也受出生伊始就面臨的不平等社會地位和自然稟賦的影響。由於這種不平等是個人無法自我選擇的,正義原則就要通過調節社會制度來解決這種出發點方面的不平等。
經過近三十個小時的轉機飛行,航班終於到達聖保羅機場。以往印象中拉美人應是生活懶散、效率不高的,然而出海關和提取行李都非常快捷。我們繼續轉機到巴西利亞,同樣人剛進航站樓,行李傳送帶已經開始轉動,兩個同伴很快就取到了各自的旅行箱,只有我的還遲遲未出現,不過我並不着急,因為轉盤依然在工作,各式旅行箱仍陸續從出口彈出。但是,直至轉盤停止轉動,傳送帶上已空空如也後,箱子仍然沒有出現。我開始緊張起來,急忙向旁邊的工作人員求助,她掃了一眼托運單,問了下箱子顏色,徑直向另一個方向走去。我緊隨其後,驚喜地發現那熟悉的黑色RIMOWA正靜靜地躺在一個依靠人工搬運放在上面的傳送帶上等着我。
“RIMOWA,要單獨處理。”她平靜地說道。我卻有些不平靜了,這個旅行箱雖價錢不菲,但多年來伴隨我走南闖北、櫛風沐雨,雖已物超所值,但也盡顯滄桑、風光不再,而且從未享受過如此待遇。“現在你相信我說的富人在這裏受尊敬了吧。”同伴調侃道。我不知如何作答,默默拖着那讓我成為“富人”的RIMOWA和“受人尊敬”的步伐,正式開始了對這個號稱“被上帝眷顧國家”的造訪。
一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