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活了三百年
人生七十古來稀。古代醫學不發達,很少人能活到七十歲,故七十歲便稱之為“古稀之年”。在今天,除非遇到甚麼特殊疫情,否則普遍都會活到八、九十歲,年逾百齡者,大不乏人。
宰我問於孔子曰:“昔者吾聞諸榮伊(春秋時賢人)曰:‘黃帝三百年。’請問:黃帝者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能至三百年乎?”
這段記載見諸《大戴禮記 · 五帝德》。孔子歷述了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的功德,以答宰我之問。黃帝,當然是人,這是無可置疑的事。至於他活了三百年,可以說是事實,也可說“豈有此理”。但經過孔子的解說,則不由你不信。孔子曰:“禹、湯、文、武、周公的歷史,都看不完啊,卻要問遠古時代的黃帝,莫不是你認為先生難以講明白嗎?”宰我說:“遠古時代的那些傳聞,說得隱晦不明。”
孔子說:“黃帝是少典的兒子,名叫軒轅,一生下來就不同凡響,很小就會說話。在少年時代已反應很快,思慮很深,端莊而又敦厚,敏捷而老實,長大以後,非常聰明,他能考察五方的氣候,創造五種計量單位,撫育萬民,商略四方,駕牛乘馬,馴服猛獸,與炎帝在阪泉展開一場大戰,歷三次戰役取得最後勝利,開始無為而治,在禮服上繡上不同的花紋,依照天地運行的規律來管理民事,了解陰陽變化的原因,通曉生死存亡的學說,播種五穀,嘗試百草。他的仁愛之心,及於鳥獸蟲魚,不斷考察日月的運行,星辰的出沒,讓水火為百姓所用,財物歸百姓所享,從而達到繁殖和養育百姓的目的,百姓依賴他的功勞,生活了一百年才死去;百姓敬畏他的神異,生活了一百年才消失;百姓運用他的教化,又生活了一百年而後改變。所以說‘黃帝活了三百年’。”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