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電子渠道提升競爭力
近年,在旅遊區常會碰到旅客因沒有零錢,亦沒有澳門通卡、本地電子支付錢包,結果為坐巴士而發愁。如今終有突破,本月下旬,澳門公交系統受理非本地支付寶及雲閃付支付車資,“一碼通行”,為旅客出行優化支付環境。
自疫情以來,電子支付應用場景基本覆蓋所有日常消費,無現金化的普及速度超乎想像,對提升整體消費體驗有重要作用。但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旅客,他們的支付方式多元,尤其要開拓國際旅客市場,本地的消費支付工具是否足夠多元,是否便利,足以影響澳門旅遊競爭力。
相對於巴士即將受理非本地電子錢包,越來越多旅客選乘,支付系統卻依然故我的澳門輕軌,會否順勢而改進系統,接納更多本地以至非本地的電子支付方式,以及與巴士實現轉乘,貼近居民甚至旅客需要?輕軌路線將延伸到橫琴口岸,並架接內地軌道交通,預計內地旅客來澳將更加便利。輕軌支付系統何時跟上,不只是增加支付選擇,而是作為國際化旅遊城市,應打造適用性高的支付環境,凸顯待客友善的窗口形象。
可見將來,內地旅客是澳門重要訪客,投其所好,盡量貼近他們的消費模式為主軸,是增加回頭客的一環。內地的電子消費場景全球領先,所有行程安排、門券購買,甚至出行導航等,全部可以從手機應用程式接入處理,一鍵通行。澳門應積極靠攏發展,簡單在舊區穿梭漫步,橫街窄巷並不好找,倘若結合手機應用程式導航、結合消費優惠誘因,可助力旅客尋幽探秘,增加可達性,有助小店生意突圍。
澳門發展演藝之都,不同演出散落於各大小演出場地,部分購票安排則需要到門市取票,不便利購票者。推動發展電子門券是大勢所趨,亦有助消費者規劃行程。
澳門推動電子消費已進入快車道,如今宜從支付環境延伸擴大到更多適用場景。常言路通、人通、財通,如今政商合力打造豐富節目引客,但如何轉化客流商機,長遠而言,推動社會加快電子化應用場景將是大勢所趨。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