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慶神誕花牌不可少
唐 嘉
早前的土地誕,正想寫點有關神誕柱掛街頭巷口花牌的文字,湊巧在“臉書”上看到一張寫有“之子于歸”的嫁娶花牌。上載者自稱是探索研究有關項目的愛好者,殊不知竟傳奇性地,吸引到相中人當年“接新娘”的新郎哥看到圖片,不獨沒有怪責上載者透露私隱,並表示正好讓當事人找回失去的甜蜜回憶。更為巧合的是,筆者也認識臉書上圖片的新郎哥!
“臉書”畫面顯示:接新娘的新郎哥伙同“戥穿石”,到達門前掛有“之子于歸”花牌的住宅,準備迎娶新娘子。據新郎哥在網上留言回應,當年是一九八二年,新娘子是泳圈健將,曾是本澳埠際代表,有蛙后之稱。娘家是紮作世家,故特別“加料”在門前掛上“之子于歸”大花牌。不似我們通常見到的嫁女辦喜事人家,只在門前貼有對聯:“幸有香車迎淑女,愧無旨酒讌嘉賓”,橫披是“之子于歸”(意思是,我家女兒已嫁歸夫家)。由於這個“花牌故事”充滿幸福傳奇色彩,而且主人家也是筆者認識的朋友,故借用圖片,製成小圖分享記憶。
日前土地誕,筆者在林茂塘黃昌國術體育會附近,拍攝醒獅隊伍出發到土地廟進香,發覺街口缺少了柱立賀誕花牌,也沒燃放爆竹歡送醒獅隊伍。只見兩頭醒獅隨着鼓聲舞動橫過馬路,旁邊的國術體育會師傅大嘆沒有氣氛,邊行邊向我伸出手機,展示往年土地誕出獅情景。事實上,筆者過去都有拍攝賀誕記錄(如圖)。雖然,誕神儀式如往年一樣,各體育會醒獅分別舞動到土地廟參拜,祈求百業興旺,人員健康,但據觀察,廟前神誕裝置明顯減少,原來傳統花牌已被圓管通電的霓虹管代替,圓管可以製成字體或圖案。如龍的形狀、蝙蝠圖案,通過電源顯示,並且可多次使用。然而,在傳統神誕活動中,掛上傳傳統花牌才顯出氣氛。同樣,在婚嫁喜慶日子,酒樓外牆都掛上傳統花牌,營造氣勢。就連最近新派人物十優港姐,出嫁時都在圍村酒樓外牆,掛上彩色繽紛大型傳統花牌,嵌上“新婚之喜”四個大字。可見傳統習俗形式受重視。
通常,我們見到的婚嫁喜慶花牌,大都是嵌上“鸞鳳和鳴”大紅金字,如今前述好友在四十二年前接新娘,出現“之子于歸”花牌,在研究者看來是喜慶花牌中的“特別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