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4月09日
第B05版:要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社論)產能過剩成美遏華新藉口

產能過剩成美遏華新藉口

正在訪華的美國財長耶倫,多次提及所謂“中國產能過剩”。七日,她與李強總理會面時提出控制中國產能過剩的主張。對此,李強回應稱,美方要以市場眼光和全球視野,從經濟規律出發,客觀、辯證看待產能問題。

五日,耶倫在廣州參加中國美國商會主辦的活動時表示:“我了解到中國對製造業的直接和間接的政府支持與國內發展目標關聯,但這導致產能大幅超出中國國內需求,也超出全球市場的承受能力。”上月,她在一次演說中稱,中國在電動車等產業的廉價出口激增,恐將造成供應過剩的風險並且傷害各國經濟。

近期,西方一些政客、機構和媒體大肆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稱“中國工業製造品,特別是以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新三樣’,正以極低價格像潮水般出口”,“中國產能過剩可能威脅他國產業發展,衝擊世界經濟”云云。

中國真的存在產能過剩?真如西方政客和媒體所說的“衝擊世界經濟”?

首先,所謂“產能過剩”問題並非中國獨有,美西方更廣泛存在。在對中國的攻擊中,美國和歐盟將“產能過剩”定義為超過國內需求的生產能力,這是極其狹隘的定義。美國農民生產的五分之一的產品銷往中國;英特爾、AMD半導體和英偉達大約兩成的收入來自中國;德國汽車公司去年生產四百一百萬輛汽車,其中三百一十萬輛出口海外……按照這種邏輯,這些西方出口的商品,都應歸入“產能過剩”範疇。美西方是否應該先解決自身的“產能過剩”問題,而不是無端指責中國。

其次,中國“新三樣”出口激增,不是產能過剩,而是產品大受歡迎。去年中國“新三樣”合計出口一萬○六百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近三成。“新三樣”出口大增,是因為迎合了世界綠色發展的潮流且物美價廉,受到各國消費者的歡迎。

再者,中國產品出口不僅不會衝擊世界經濟,反而有助各國民眾改善生活,助力各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當前,全球通脹壓力雖有所緩解,但仍對全球經濟構成嚴峻挑戰,高性價比的中國商品為平抑全球通脹發揮了重要作用。

西方某些人擅長造新詞、帶節奏,抹黑中國。炮製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無非是以不正當手段維護西方國家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既得利益,並遏制中國經濟發展,實質是維護壟斷,保護落後產能。

不可否認,中國在一些傳統領域如鋼鐵業,確曾存在產能過剩問題,有關部門通過重組合併、汰弱留強,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近期,中國政府積極倡導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也有助解決傳統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美西方政客和媒體不應再戴有色眼鏡看待中國,試圖遏制中國發展的圖謀更不可能得逞。

2024-04-09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30375.html 1 (社論)產能過剩成美遏華新藉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