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應對氣變行動派
二○二三年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全球平均氣溫、海表溫度打破歷史紀錄;多個國家和地區遭遇了異常猛烈的高溫乾旱和暴雨洪水,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應對全球變暖已成為人類面臨的最緊迫挑戰之一。中國用實打實的成績踐行“雙碳”承諾,成為全球公認的“應對氣變行動派”。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在中國迅速普及。過去一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九百五十八點七萬輛和九百四十九點五萬輛,同比分別增長百分之三十五點八和三十七點九,市佔率升至百分之三十一點六。有報告指,到二○三三年,中國新能源車滲透率將達到百分之六十。中國新能源汽車也受到世界各國的歡迎,二○二三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一百七十七點三萬輛,為世界減少碳排放約五千萬噸。
中國新能源發電也實現了歷史性突破,裝機規模首次超過煤電。去年,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六點一億千瓦,同比增長百分之五十五點二;風電裝機容量四點四億千瓦,同比增長百分之二十點七;而煤電裝機容量的比重則首次降至百分之四十以下。新能源與煤電裝機容量的此消彼長,意味着綠色可再生能源正日益成為中國電力供應的主力軍。而且,中國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佔全球新增容量的比重超過一半,對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
構建綠色低碳的能源體系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強大支撐。早在二○二○年,中國的能源技術研發公共支出就已佔全球四分之一。二○二三年,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總額達六千七百六十億美元,相當於全球投資總額的百分之三十八,歐盟、美國、英國合計投資額的百分之九十四。
中國不僅全力加速自身綠色低碳轉型,也積極助力其他國家綠色轉型。中國生產了全球百分之七十的光伏組件、風力發電機、齒輪箱等關鍵零部件。中國產的光伏、風電產品每年為發達國家減排二氧化碳約五點七億噸,約佔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減排量的百分之四十一。中國用實際行動向世界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氣候答卷”,為推進全球氣候治理作出表率,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口口聲聲要應對氣候變化,卻處處阻撓其他國家乃至自身的綠色轉型。近年來,它們打着應對氣候變化或“去風險”的旗號,採取保護主義和單邊措施,給全球綠色低碳轉型帶來了巨大障礙。
最近,伍德麥肯茲國際諮詢公司報告指出,完全與中國製造的清潔技術產品脫鈎將導致全球能源轉型額外耗資六萬億美元,這意味着全球綠色轉型成本要在原有賬單上增加百分之二十。
為實現全球碳中和目標,各國應放棄“零和博弈”思維和功利主義,同舟共濟,動員所有人都參與到這場對抗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