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祭祀減火災風險
清明節是中國人年度慎終追遠的日子,大批居民近日已攜帶鮮花、祭品等到墳場拜祭。明日是正清,料掃墓者更眾。人流密集,墓園地方有限,因應當局已延長墓地開放時間,居民宜錯峰出行,並留意相關資訊及配合當局的交通及人流管制安排。
清明節期間,不少孝子賢孫都會按傳統習俗前往墳場拜祭,向先人表達思念。“各處鄉村各處例”,有居民選擇在家拜祭,值得注意的是,過去曾有人因在家中或大廈公共地方焚燒冥鏹而引起火警。本澳樓宇密集,尤其低層樓宇通風不足,若祭祀期間冥鏹燃燒時不慎令火舌飄出,容易點燃附近雜物或衣服。倘不幸引發火警,除了危及自身居住單位,更會波及鄰近住戶,不說金錢損失,要負法律責任,造成人命傷亡,後果更嚴重。
隨着時代進步,不少人祭祖已移風易俗。尤其疫情三年,居民陸續奉行民間提倡的居家追思、網絡祭掃、書寫寄語、敬獻鮮花等現代文明、簡約、低碳的祭祀方式。不單能緬懷先祖,寄托哀思,又能杜絕非法用火、燃放爆竹及燃燒紙祭用品等行為,減低釀成火災風險,值得推崇。
為己為人,無論以任何方式拜祭,都必須自重自律,自覺清理祭品,最重要是離開前必須確認所有火種已熄滅,確保公共衛生及安全。
悅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