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4月02日
第C07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燕堂夜話)日新其德

日新其德

文化在中國歷史上最早是“以文教化”和“以文化成”的總稱,體現了一個行為養成的過程。《易經 · 大畜》:“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孔穎達疏:“日日增新其德。”“以文教化”或者“以文化成”,就是要讓人變得更美好。

現在人們常說的“紋身”,追根究底應該叫做文身。文身,也稱刺青,在中國古代稱為涅。《說文》:“涅,黑土在水中者也。”涅是可做黑色染料的礬石。《禮記 · 王制》:“東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孔穎達疏:“越俗斷髮文身,以辟蛟龍之害,故刻其肌,以丹青涅之。”文身,在人的皮膚上刻劃出理想中的畫面,無論是文字抑或圖案,總是為了取悅自己和別人,它是文化和信仰相互交合的產物。文身溯源,就是古人讓自己顯得更加美好的一種文化行為。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以文教化”。早在商湯時代,其浴盆上就鐫刻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銘詞,旨在激勵自己澡身而浴德,澡雪而精神,既要盥洗身體,更要滌蕩心靈,保持向新求新的精神,產生日新月異的進步。儒家以人倫教化為己任。《論語》開篇《學而》中,“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習、交友、日常交往,講的都是來自百姓的生活場景和體驗,是起居行事、待人接物,同時又是安身立命、政通人和,讀來親和愜意,循循善誘,明白通暢,從容不迫,令人頓生如沐春風之感。

人們愛說做一個有文化的人。為什麼要做一個有文化的人呢?因為人不僅僅追求生理層面的滿足,也有精神生活上的需求。文化,就是以文化人,日新其德,潛移默化自己與他人。

石 城

2024-04-02 石 城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29152.html 1 (燕堂夜話)日新其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