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4月02日
第C06版:視覺
澳門虛擬圖書館

攝影與思考

展場一隅

走道與建築物本身的關係是甚麼?

攝影與思考

——評康迪達 · 赫弗“宏空之境”作品展

“人們對物品進行拍照,是為了將它們的意義奪走。我的故事某種程度上是為了讓人閉上眼睛。”

——韓炳哲《愛慾之死》

如今,任何人好像都不需經由思考,都可以隨手拍下任何事物。正如韓炳哲的批評,我們把物品的意義奪走。但,是因為攝影,所以人們失去思考?還是人們失去思考,才使攝影失去意義?

最近,澳門藝術博物館展出了德國攝影家康迪達 · 赫弗(Candida höfer)的作品,這些作品都是從世界各地收集而來。而從參觀者踏入藝術博物館的一刻開始,就掉進了策展者的佈局之中,迫使參觀者進行思考。原本,只供人們快速通過的迴旋型走廊,配合着康迪達 · 赫弗的作品,策展者巧妙地以走道為題,並寫道:“儘管這些走道對使用者來說,只具短暫停留的特質……(但)樓梯本身可以自成一體,它們會對所通向的樓層空間留下明確的標記。”令人不禁停下思考,甚麼是走道?它與建築物本身的關係是甚麼?

與其他的展覽不同的是,策展者並沒有急於解答疑問,而是讓參觀者慢慢帶着疑問一步一步走向二樓的展場。雖然,這次展覽分為了六個主題:“走道”、“劇院”、“博物館”、“圖書館”、“世界觀” 和“最新作品”。但縱觀整個展覽中,也沒有過多文字說明,甚至在作品旁邊的小簡介都沒有,難道是策展者偷懶了嗎?

雖然,我們無法從簡介中直接獲取正確的地理位置,但顯然,這些建築物的文化隱喻是藏不住的,如劇院天花板中的希臘神話,或當代圖書館簡約風格的理念,這些設計都反映着人們對思考的渴望,以及對於當地文化的承載。正如在“世界觀” 的簡介中,“這些空間沒有任何國家或地方的標記,承載並表達在隱蔽文化背景下強烈的建築特色,這就是圖像主要以捕捉室內環境而不標示地理位置的原因。”

這些單元好似是單獨而分開。然而,當我們視他們為整體之時,卻又看到它們之間存在的相近之處,這似乎是作者想要傳達的訊息。當我們把每一個地方視為獨立文化時,這些地區通常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隱喻;但當我們視全球的文化為整體的時候,卻可以找到這些地方的共通之處。

近二十年來,澳門的城市風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年數以千萬計的遊客在他們的手機中留下了許多澳門的照片。然而,這些照片有真正反映了澳門本身嗎?還是,只是一夜情的產物?如果我們的立足點不再是從旅遊業的角度出發,而是以我們的家鄉為出發點來思考,康迪達 · 赫弗的作品展似乎提供了一些啟示,如同展覽中的標語所示:"Photography:To open the mind for the Variations in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Similarities in the Variations."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時代,我們應該尋求一種社會共識,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要兼顧本土的文化元素,這樣才能真正發掘和呈現出澳門獨特的“宏空之境”。

李俊文

2024-04-02 李俊文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29147.html 1 攝影與思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