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室食物中毒案兩死六重症
台首驗出米酵菌酸
【本報綜合報道】據中新社、中央社廿九日消息: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發酵,當局衛福部門已接獲廿一例相關通報,廿九日晚公佈檢驗結果,包含死亡兩人在內的八例重症個案,均檢驗出米酵菌酸,此為台灣首次驗出該毒素。
多名民眾於台北“寶林茶室”素食餐廳用餐後發生嘔吐、倦怠、腹痛等症狀,截至廿八日,台衛福部門已接獲十八例食品中毒相關通報,其中兩例分別於廿四日、廿七日死亡。
衛生福利部門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廿九日晚間公佈最新調查進度表示,包含死亡兩人在內的八例重症個案,均檢驗出米酵菌酸。
病毒化驗證中毒
士林地檢署日前進行相驗後,為釐清死因,廿七日上午會同法務部門法醫研究所進行解剖複驗,並採集死者胃部、血液等相關檢體,送交法醫所毒物化學組鑑定毒物反應,並委由台大醫院進行細菌、病毒生物化驗分析。
士林地檢署今天發佈新聞資料指出,所採檢的檢體經送交台大醫院進行化驗,已完成檢測的部分確實檢出“米酵菌酸”,後續由法醫研究所研析、彙整相關檢驗結果及解剖資料,盡速提出完整解剖鑑定報告,供台北地檢署統籌偵辦。
特定條件下產生
台灣大學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指,米酵菌酸造成最嚴重後果是“身體細胞瞬間失去能量”,細胞無法運作的情況下,每個病患都可能出現嚴重肝臟衰竭、代謝性酸中毒等。
“米酵菌酸是怪胎。”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在臉書上分享米酵菌酸是粒線體毒素,由唐菖蒲伯克氏菌在“特定條件”下產生。變質銀耳、毒菌污染發酵玉米粉製品、米粉製品及長時間浸泡黑木耳,都容易產生米酵菌酸毒素。
米酵菌酸無解藥
吳昌騰表示,即使攝氏一百二十度高溫下,處理一小時,米酵菌酸毒性仍不會被破壞,普通家庭烹飪方式和食品加工處理過程難以去除。因為米酵菌酸中毒少見,醫療端很難發現,除非已經有一人確診,後續群聚或接觸史的民眾才能被掌握。米酵菌酸中毒精準攻擊細胞,讓細胞餓死,造成肝、腎、腦受損。米酵菌酸無解毒劑,輕症依賴症狀治療,部分患者可短期自行康復;重症則可能需進行催吐、洗胃,若病情較嚴重可併用活性碳吸附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