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成某些國家內部問題的替罪羔羊
中外專家抨去全球化貿易碎片化
博鰲亞洲論壇二○二四年年會今日下午舉行“減少貿易碎片化”分論壇。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高級副總裁林毅夫指出,當前世界出現去全球化、貿易碎片化,最主要是某些國家國內出現了問題,如失業率高、經濟增長緩慢、中產階級比重下降等問題,並將其歸咎於國際貿易。他認為,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林毅夫指出,貿易讓每個國家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讓每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能夠有更低的成本,發展更快,這在理論上和經驗上都是很清楚的。一些國家把國際貿易當成國內問題出現的替罪羔羊,這是學界理論界需負有責任的。“(學界理論界)要把這些問題的根源分析清楚,如果開出的藥方跟國內產生問題的原因不相關的,這種狀況既不利於自己的國家,也不利於世界”。
西方毀掉世貿體制
他指出,發展中國家有很多經驗,包括成功的、不成功的。要從這些經驗入手,形成更好的分析框架和新的話語體系。“這是我作為學者的責任,要教育新一代的學生,他們當中有可能將來成為政治家、好媒體人。”他希望讓根據事實形成的論斷變成主要的聲音,幫助引導更多人認識當前的區域挑戰。
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原外經貿副部長龍永圖指出,西方國家過去打造了以世界貿易組織為中心的全球貿易體系,這對幾十年來全球貿易發展和經濟繁榮發揮很大作用,很遺憾是他們毀掉這個體制,導致世界貿易組織(WTO)被邊緣化。強調當務之急是國家間共同努力加強世界貿易組織的功能,而且作一些必要的改革,包括強化世界貿易組織制定國際貿易規則的功能、市場准入談判功能和解決全球貿易爭端的作用。
林毅夫建議,在推動構建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國際貿易體系過程中,發展中國家應共同抱團。他指出,貿易是雙贏的,但小國得到的好處比大國大得多,若雙方一對一談判,發展中國家往往處於不利地位。現在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因為發展中國家團結起來,其經濟體量已大於發達國家。這種狀況下,發達國家不參與貿易的損失,這就大於發展中國家了。
正視民族主義情緒
美國前商務部長古鐵雷斯指出,針對當前去全球化的問題,美國應該負有責任,原因在於美國政治上出現了民族主義情緒。他指出,二○○六年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第一個十年,當時是全球化的高峰,當時美國通脹率很低、GDP在增長,因此全球化並沒有損害美國。只是因為當時沒有關注到全球化傷害了一些社區和社群,才導致他們損失了工作崗位,產生民族主義情緒。
他坦言,美國兩黨都以一種特別擔憂和恐懼的態度對待全球化,擔心重建全球體系需要花上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