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照亮小城百六年
最近找尋舊相,找到多張東望洋燈塔照片,其中更有燈塔頂層圓形水晶燈特寫照片。之前聽朋友說,水晶燈是法國製成品,過去一直未能找到有關文字說明,今次多花一點時間尋找,結果在水晶燈外框找到刻有如附圖兩行文字:“Barbier Berard & Turenne Paris”,證實朋友說法正確。據維基百科介紹,該法國公司專門製造氣象燈塔。
東望洋燈塔建於一八六四(清同治三)年 ,是遠東地區最古老的燈塔。燈塔是澳門的象徵,其所在座標,正是澳門在世界地圖上所在位置,燈塔的亮光,照亮小城一百六十年。據說,頂層的水晶燈相當珍貴,目前全球倖存的只有兩盞,製造的工廠早已停產,亦無替補配件留下,只能靠海事人員每天清潔,悉心檢查和保養,才能繼續綻放光芒。我們在天氣變幻時,天氣報告經常提及有“橫瀾島”名字,而設在橫瀾島上的燈塔,也是“BBT”法國公司建造,但橫瀾島上燈塔的建成(一八九三年),比東望洋燈塔的建成還遲了二十九年。
燈塔具有特別代表性,對未曾來過澳門的海外船隻提供唯一指引。對日夜出海執行任務的海事人員而言,當返航時,在漆黑的海上,看到東望洋燈塔的燈光,一望到就有返到屋企的感覺。
過去,燈塔可俯瞰整個澳門,甚至珠江近岸風光可盡收眼底。早年,燈塔開放時間不多,每年只在“重九登高日”對外開放,但知道消息人士不多。所以早年的攝影愛好者,可以在燈塔上悠閒拍攝,並且和燈塔工作人員相當熟絡,對背負沉重器材人士也多加扶持。如今燈塔開放的日子增多,既有“重陽登高日”,又有“博物館日”,甚至“海事日”等等,都會對外開放,且參觀者增多,拍攝時間相對也短促了。
隨着東望洋山下周圍的建築不斷湧現,昔日景致已不復再,往來船隻已經有先進的雷達導航,燈塔的功能有所減退。但一班東望洋燈塔的守護者,依然風雨不改守住崗位,讓燈塔繼續發光發亮,指引夜航歸家的人們,百多年來從不間斷。
唐 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