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需要外語環境
我在香港讀大學時,同學大多數都是講雙語,日常混用中英文,發郵件和短訊則基本用英文。耳濡目染,有段時間我英文口語和讀寫都比較流暢,不那麼容易出現詞荒,突然啞在當場。我認為,要保持兩個特區國際化優勢,語言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不保持住良好的多語環境,優勢終究還是會退化。以我在香港讀書的經驗,我覺得這良好的國際化環境,既要積極推動外語學習,也要創造、推動更多場景使用外語,養成習慣。
小兒子今年初三,希望以後出國讀音樂,他請教學長學姐,發現有志出外的前輩,基本都先自學外語一兩年,持續上網看劇看教程。據兒子分享,有個師兄就這樣搞定德文和韓文。我之前去韓國,也遇見過精通韓、日、英三語的台灣女孩,她也是用類似方法學習。起先掌握外語為看劇,外語好了後又方便申請出國讀書。去到當地,則積極找可以與人溝通交流的工讀機會,從中增進語言水平。她說自己的日語其實是在韓國學成,只因烤肉店有好多日本客人,她為了和客人溝通,便有了學好日語的勁頭。
不難發現,學語言最理想的環境,如果不是為了愛好,就一定會關係到生活、工作。像我以前有段時間,工作上需要較多與外國人交手,外語就比較能講。那是因為我不能不講,這是工作責任。到後來,工作上多了內地同事,普通話變得更流利,相應講英文的機會越來越少,偶爾遇到外國客戶,交流起來就不那麼得心應手。目前澳門各行各業還是以內地客戶為主,語言環境確實較單一。想要鍛煉外語,可能真的要出國或多交外國朋友,而當國際化成了國家所需、特區所需,到最後,給小朋友自小沐浴在國際學校的外語環境,其優勢可能就會越來越明顯了。
向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