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許經營聯賽或影響電競發展(二)
上期探討了目前電競聯賽大多採用特許經營(Franchising)的背景,今期我們更深入了解其造成的問題。電競界推行特許經營制度,所帶來的好處主要是兩方面,第一是由官方投放資源,成立一個組織去統籌整個年度的賽事安排,確保賽事的穩定性及持續性,會大大提升聯賽的曝光度及商業價值,連帶轉播權及贊助等的談判,都會因此而得到更大彈性及議價能力。第二對選手來說也會帶來穩定的收入,在早幾年媒體對電競行業依然抱以有色眼鏡和歧視的目光時,特許經營制度的設立的確為電競行業打下一支強心針。
但特許經營制度同樣帶來不小問題,首先是制度限制了第三方組織的成長空間,令比賽營運單位缺乏競爭。由於遊戲版權持有方已經獨佔了全年的比賽黃金檔期,加上種種獎金、宣傳以及贊助方面的限制,對於需要自負盈虧的第三方組織來說完全沒有動力入場。這種“一家獨大”的情況,令到聯賽營運單位制度變得僵化,即使在營運方面做出錯誤決定也無須問責,甚至因為自己持有遊戲版權的身份弄巧成拙,這在日新月異的電競界基本上就是慢性自殺。例如《鬥陣特攻聯賽》(OWL)就是最好的例子。
《鬥陣特攻》在二〇一八年推出的新角色“Brigitte”,帶起了一陣“GOATS”META(戰術),使用三坦——〇輸出——三補師(3-0-3)的陣容,令比賽比賽節奏緩慢,內容重複性極高,觀賞性極低。但由於GOATS戰術的執行難度低,而成功率比起其他戰術更高,各隊為了成績都相繼使用。這種情況其實在所有電競遊戲都出現過,遊戲開發商會針對遊戲內容不定期作出平衡性改動。
而比賽營運方其實也有不少手段,在個別角色出現不平衡情況時,可以在賽制上做出調整,例如限制其出場次數甚至直接禁用等等。因應GOATS戰術造成的負面影響,暴雪其實在不同層面都可以有很多不同方法解決,但最後竟然想出了最偷懶的“2-2-2”角色限制!即是強制每隊在坦、輸出、補師三類角色中各選兩個,而且不單只比賽中實行,連普通玩家的排位戰及非天梯場也一樣加入“2-2-2”。官方解釋是為統一職業選手及普通玩家的體驗,但令遊戲自由度大減。這種倒行逆施的手段可以出現,正正因為遊戲開發商及比賽營運方的身份重疊,過大的權力令到一個簡單問題複雜化。
另一方面,特許經營制度雖然令整個聯盟商業價值提升,但結果卻是令到所有人都向錢看而不再重視競技水平。上年發生的《英雄聯盟》北美LCS縮班事件就是一例,LCS的席位自從轉成特許經營後,被炒至超過三千萬美金一個,選手的人工待遇自然也水漲船高。但高福利最後並沒有轉化成高水平,這個選手資源投入最高的賽區,在世界賽的成績卻每況愈下,整體水平的下跌甚至請來韓援選手也沒有改善,開始步入聯賽收視下滑、戰隊持續虧損的惡性循環,再撞上“電競寒冬”,改革轉型勢在必行。面對這個困境,勞資雙方沒有同舟共濟,反而大難臨頭各自飛。戰隊高層及聯賽營運方打算縮班,職業選手就打算罷工反抗。下期繼續探討這單電競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罷工事件,是如何因特許經營制度而出現。
撒力斯、龍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