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無障礙出行配套
政府過去多年持續透過引進低地台巴士、制訂無障礙建築指引、在公共部門推出“無障礙輔助主任先導計劃”等措施,營造無障礙社會,但似乎至今仍未見顯著成效,不時發現有輪椅人士在道路上行駛、殘疾人士接載服務供不應求等。在未來面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相信當局需要更深入思考如何把無障礙社區做得更好。
無障礙環境在澳發展多年仍停滯不前。以公共交通為例,交通局早前透露,至今九成半巴士為低地台巴士,並有近一千架具輪椅停靠設備的巴士,佔整體營運車輛的九成,未來會持續引進低地台巴士,進一步完善無障礙交通。但“搭車難”一直是交通死結,在普通人都難以上到車,即使不斷引進無障礙巴士,又能否照顧到殘疾人士的出行需要?再者,為殘疾人士提供接送服務的車輛推出多年,至今仍是供不應求,可見無障礙交通難以跟上城市發展。
隨着人口老齡化,即使不是殘疾人士,長者身體機能退化、孕婦等亦有機會需要無障礙設施。當局應從細節着手多聽取使用者的意見,持續完善硬件配套,並應加強公民教育,共同建設好無障礙的出行環境。
悅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