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酒精
這陣子因為工作關係,看多了和翻譯有關的書籍。其中兩部翻譯集的譯者都是美國人,他/她分別都帶出一些有趣的想法,主要是關於語言和文化差異的問題。
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是其中一位翻譯家,他以翻譯中國古典文學為主。宇文在翻譯的過程中提出了很多問題來,其中一個是關於酒的問題。坦白說,以中文為母語的讀者,大概很少會思考到底古代詩人喝什麼酒的。
唐代詩人王翰那句“葡萄美酒夜光杯”十分清晰,直接指出是用葡萄釀製的酒,翻譯成英文時當然是用wine 這個詞。然而,李白詩中喝的那些,又是什麼酒呢?雖然我並沒有研究,但估計並不可能都是葡萄酒,因為實在太昂貴了。出自李白〈對酒〉中的“葡萄酒,金叵羅”當然是指wine,但也明確點出這種酒十分貴重。那麼李白其餘時間到底都在喝什麼呢?有研究認為唐代一般是喝粗糙的米酒為主,如果是這樣的話,翻譯時是否應該用rice wine。此外,有說商朝時已有類似啤酒的飲料,李白在某些詩中會不會是在喝啤酒呢?這個真的說不清。
另一位翻譯者是費正華(Jennifer Feely),她翻譯西西的詩歌時也帶出了很多語言和文化差異的問題,量詞的使用是其中一個問題。西西在〈可不可以說〉中並沒有按照常規使用量詞。例如,“一家豬玀”應該怎樣翻譯好呢?要準確地把詩句翻譯出來實在不容易。結果,費正華把“一家豬玀”譯成“a hamlet of hams” ,實在是神來之筆。表面看來,原著和翻譯意思並不相同,但譯者注意到“家”字的結構是有豬住在屋簷下的意思。英文翻譯也用了字與字之間結構的關聯性:“ham” 是“hamlet”這個字的一部分,而且 “ham”是豬肉(火腿)的意思,隱約中“忠於”原著,把原著和翻譯的關係緊扣起來。
區仲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