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怒漢
新一門公共行政課的老師第一堂課照例開了一張書單,不同的是還推薦大家觀看一部電影《十二怒漢》,並特地提醒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很可能這部情節單調的黑白片會讓人昏昏欲睡,她之前教過的不少學生就沒有耐心看到最後,所以在她提問時只能答非所問。
作為一向聽話的學生,我認真在網上找到這部可以免費觀看的片子,卻發現拍自距今已年代久遠的一九五七年。雖然那時彩色影片早已出現,但導演卻是完全的黑白呈現。故事情節的確簡單,講述一個生活在貧民窟裏從小被家暴的十八歲男孩被控用一把彈簧刀殺死了自己的父親。他在犯罪現場被“人贓”俱獲,還有兩名鄰居成為目擊證人,等待他的似乎只有被電椅處死的結局。然而,按照當時美國的司法制度,必須要十二名陪審員一致投票男孩有罪後才能被判刑,即使其中只有一人反對,男孩也不能被執行死刑。於是,十二名來自各行各業、沒有一點法律背景的普通人,在庭審之後的一個暴風雨欲來的悶熱下午,聚集在法院的小會議室裏履行他們的公民責任。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希望可以快點結束離開,因為有人要去看球賽,有人感冒身體不適,有人要去談生意,有人忍受不了悶熱……但是,第一輪投票結果卻只有十一票認為有罪,唯一投反對票的八號並非能夠證明男孩無罪,只是他認為人命關天,應該先討論一下,這無疑引起了大家的憤怒,但仍不得不按規則被迫坐下來進行“辯論”。在火藥味十足的多輪爭執下,“證據”最終被一一排除,十二名陪審員一致同意男孩“無罪”。
可是,這並非一部簡單的懸疑推理電影,並沒有驚心動魄的犯罪實施模擬情節,甚至最終也沒有告訴觀眾事件的“真相”。除了開頭寥寥數分鐘的法院大廳和庭審場景,九十多分鐘的時長裏就只有滿頭大汗、煩躁不安的“十二怒漢”在狹小的會議室裏唇槍舌劍。不過我並沒有打瞌睡,而且沒有漏掉一句台詞,也許因為這是老師佈置的作業的緣故,她希望我們探究在遇到公共行政分歧問題時,如何達成“協商一致”。我也明白影片要以此向“規則”和“生命”致敬,而我要向編劇和演員的精彩演技致敬。特別是這部獲得奧斯卡提名的低成本巔峰之作,居然是導演薛尼盧密執導的第一部電影,這無疑值得我們正處於培育成長階段、缺少大資本支持的澳門影視演藝界同仁學習思考。
一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