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百年洋樓 宣講紅色文化
周總理婚房正式對外開放
【本報記者廣州電】百年洋樓文德樓曾是周恩來總理與鄧穎超的新婚居所、廣州最浪漫的紅色史跡之一,三月五日伴隨着陳列展覽在廣州正式對外開放。
文德樓位於廣州越秀區文德東路,始建於二十世紀初,是一座“N”字形洋樓,由五幢三層高的樓房連成一體。開放當天,主辦方特別邀請了周恩來的侄孫女、廣東紅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周曉瑾到現場,來到近一百年前革命先輩奮鬥的地方,為大家講述周總理的故事,勉勵青少年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環市路小學學生劉蕙慧講述了周總理贈予其外高祖父親筆題詞,激勵一家三代人奮鬥不息的故事。
九十多年前,周恩來和革命戰友共同居住在這幢樓房,他和鄧穎超也在此締結革命情緣:一九二五年秋,中共廣東區執行委員會租賃文德樓部分房子給周恩來、鄧穎超、李富春、蔡暢等共產黨人居住,其中周恩來、鄧穎超住文德樓三號二樓,李富春、蔡暢住一號二樓。
一九二六年三月,受“中山艦事件”影響,周恩來與鄧穎超等人決定從文德樓搬到今萬福路一百九十號的騎樓居住。從此,文德樓作為普通民居,歷經百年風霜,靜守革命者的歲月往事。
活化文物本體
廣州越秀區秉承“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原則,在最大程度保證歷史建築原風貌的基礎上,保護修繕與活化利用文德樓文物本體。沉寂百年的文德樓三號二樓,以一間四十多平方米的“小家”面貌呈現在公眾面前。
在這間“小家”裡,不僅依據回憶、考證做到場景還原,還規劃多個“探家”時光主題,通過桌椅、筆墨、書信等充滿故事的物件,為大家了解周恩來夫婦在文德樓居住期間的經歷提供全面、鮮活的視角。參觀者只需通過線上預約,即可進館參觀,為方便參觀者了解革命歷史,館內還將設置無人講解系統,只需掃一掃各場景的二維碼,革命故事娓娓道來。
文德樓展陳空間的對面就是民居,整個文德樓是紅色史跡與人居環境共生的場景。在“政府統籌+企業資金+專題博物館”模式下,文德樓將被打造成廣州首個在居民樓內部運行的紅色場所,結合“越學 · 思踐”理論宣講矩陣,成為市民真正的“家門口的紅色學堂”,並開展紅色遊學、尋訪紅色記憶、講述紅色故事等紅色文化活動,讓紅色文化真正融入生活、服務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