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型酒店展特色添人氣
疫後各地持續為復甦出力,開源節流引活水是方法之一。如香港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撤辣”、加稅,當中提出明年起重收百分之三的酒店房租稅,既為庫房增加收入,減輕財政赤字,也反映出香港對旅遊業復甦充滿信心,相信重新徵稅不會令旅客反感而卻步。
一海之隔的澳門,疫後訪澳客量恢復進度令人滿意,酒店入住率基本可維持七八成。本澳度假村星級酒店因設施齊備、宣傳到位,在市場上佔盡優勢,旅遊旺季一房難求。即使在淡季,只要房價稍微下調,亦不乏客人光臨。
至於本澳大部分低星級或經濟型酒店,過往因房間設施陳舊,客房入住率相對遜色。除旺季期間因房源緊張或星級酒店房價暴升,令旅客退而求其次選擇入住,房租相對相宜的低星級或經濟型酒店平日生意平淡,“存在感”欠奉的市場定位,令經營者不知何去何從,渴望發展又不敢過度投資。
隨着疫後訪澳客源結構改變,消費模式轉型,甚至多了一批“學生黨”、“窮遊黨”旅客,他們傾向把有限的旅遊預算花在各種旅遊體驗上,“高銀碼”換來的入住體驗並非他們“那杯茶”,反而會搜尋性價比高的住宿場所,平日房價約三百元的經濟型酒店,遂成為熱門選擇。
根據政府資料顯示,經濟型住宿場所今年一月客房平均入住率近七成九,較去年同期升十六點九個百分點;今年一月經濟型住宿場所接待三萬五千客次,比去年同期增一倍。數據反映市場對經濟型住宿場所有需求。
近年,本澳陸續有舊建築物翻新並改建成經濟型酒店,既可迎合旅客結構變化的需求,也是本澳酒店業錯位發展的出路。但要提升經濟型酒店的“存在感”,房價“貼地”,更要有特色,例如走葡式旅館風、藝術裝修風等,加深客人印象。現時本澳除有一些名氣較高的連鎖式經濟型酒店,也不乏家庭式經營的經濟型酒店或小旅館,未來可在餐飲美食上推出具特色餐點,展現獨特價值。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