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的奧斯卡
——寫在奧斯卡頒獎禮前夕
第九十六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將於下周一上午舉行,香港電視台再無直播,相當可惜。
據多個美國電影獎項結果,《奧本海默》幾乎可肯定是今屆奧斯卡的大贏家,大有可能囊括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等大獎。以戲論戲,十齣最佳影片提名中,除了未看的《滯留生》及《American Fiction》外,《花月殺手》及《墮下的對證》最高水準,很有創勁,只是整體氣勢有所不及。
奧斯卡近年積極改革,尤其評委的組成加入許多女性、有色人種,讓評選結果更有代表性。本屆最佳影片的十個提名中,《墮下的對證》是法國片、《特權樂園》是德語英國片、《從前的我們》主創及主演皆是亞裔、《可憐的東西》更是希臘導演作品,足見奧斯卡國際化的野心。
看看最佳導演的提名名單,五人中只有史高西斯為美國人;再細心留意其他獎項,國際化更為明顯,智利電影《伯爵》提名最佳攝影、日本《蒼鷺與少年》與西班牙《Robot Dreams》提名最佳動畫獎,日本《哥斯拉1.0》提名最佳視覺效果獎。值得一提,奧斯卡史上首次有非美國片提名最佳視覺效果獎,這是指標性提名,因為荷里活特技冠於全球,其他國家根本比不上,今次《哥斯拉1.0》提名,證明日本電影技術的強勁。宮崎駿的《蒼鷺與少年》也是少有打入奧斯卡最佳動畫提名的作品,而且勝數機會頗大,相信奧斯卡繼《千與千尋》後再次向宮崎駿致敬。
荷里活向來是吸納全球電影人才的地方,歷來許多大導演並非美國人,去年賣座片《奧本海默》的基斯杜化路蘭、《芭比Barbie》的姬達嘉域,以及正在上映《沙丘瀚戰》的丹尼斯維爾諾夫、《可憐的東西》的尤格藍西莫等亦非美國人。他們憑創意,利用荷里活資金,共同打造出瘋魔全球的影片,表現融匯世界的電影文化。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