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3月03日
第C06版:閱讀時間
澳門虛擬圖書館

重現輝煌的香港盆景藝術

《些子往事:香港的盆景藝 術與文化史》 作 者:何頌衡、何芷穎 出 版 社: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2023年2月

重現輝煌的香港盆景藝術

中國盆景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相關文獻記載,盆景造型技藝起源於唐代,盛於明代,成熟於清代,發展於近現代,形成南北多種流派,至今已有超過一千三百年的歷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並風靡世界各地。經過獨特加工與精心培養的盆景佳作,古樸清秀,典雅多姿,以小見大,在有限的空間中創造出深邃幽遠的奇特意境和妙趣橫生的盎然生機,極富詩情畫意,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具有很高的人文、藝術、歷史、實用及園藝價值。盆景流傳到日本後被寫作漢字“盆栽”(日文發音為ぼんさい),盆景之英文Bonsai一詞即源於此。

在近現代盆景藝術發展歷程中,以廣州嶺南盆景為主要流派的香港盆景起到了重要的傳承與繁衍作用,二十世紀下半葉亦曾是香港盆景最為輝煌的時期,並在盆景藝術流傳至海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箇中歷史事件與人文故事盡在《些子往事:香港的盆景藝術與文化史》一書裡娓娓道來。盆景古稱“些子景”,寓意以植物創作出些微的景觀,書名由此而來。

全書由“導論”及四個按年代編排的篇章構成,透過發掘各類史料中有關香港盆景發展之脈絡,經由中西文化交接入手,展示香港盆景藝術起源、發展、興盛及走向式微之歷程。第一篇章介紹戰前香港園藝文化與早期盆景藝術情況;第二篇章描寫一九五〇至一九六〇年代香港嶺南盆景的形成與盆景“國貨”化進程,其中有香港盆景界著名的海派大師周世勳之事蹟詳情;第三篇章講述一九七〇至一九八〇年代香港嶺南盆景與大師們的故事,有知名嶺南盆景大師伍宜孫、黃基棉、侯寶垣等人在此亮相,並有香港浸會大學“文農學圃”、上水“石苑”及屯門“青松觀”等盆景勝地的精彩展示;第四篇章聚焦一九九〇年代香港盆景輝煌時期之情勢,彼時香港盆景承先啟後、屢創新猷,並透過於海內外舉辦各類盆景展覽,使中國盆景藝術得以揚名世界,從而使西方認識盆景起源於中國,而非日本。此外,書中亦探討了香港盆景風尚衰落之緣由,並為未來的保育和振興提供建議。

在本書的字裡行間,讀者可以見識香港三處主要盆景勝地之盛況。位於香港浸會大學內的“文農學圃”,由著名盆景家、永隆銀行創辦人伍宜孫捐贈,迄今仍是該校的盆景教育及推廣基地。位於上水古洞金錢村的“石苑”,系香港盆景雅石學會(原香港盆栽會)會址所在地,以傳統江南園林為藍本興建亭台樓閣、小橋流水,猶如一幅巨型盆景,曾是不少香港電影、電視劇取景之處。苑內設有盆景展覽及培植區,迄今仍有六百餘個盆景作品展示。位於屯門的“青松觀”,亦放置有不少頗具特色的盆景作品。這些均為香港珍貴盆景藝術文化之瑰寶。

上述盆景園地之建立,香港多位盆景大老居功至偉。正如書中所言:“香港盆景家皆以無私之心,積極以推廣盆景文化為己任,不作掩飾地把自己的知識分享,只求拋磚引玉。如伍宜孫般,把盆景捐贈於各地植物園及大學,使其盆景藝術能傳承下去,讓國人及世人欣賞,其心之高尚,莫不教人衷心敬佩。”伍宜孫出身於嶺南盆景世家,自小耳濡目染,掌握製作盆景之法。一九七〇年代,他將自己對盆景藝術的知識及心得集結成書,以中英雙語形式出版,再分送予世界各大學、圖書館及園藝學會等,務求把中國的盆景文化帶入西方的視野,其影響頗為深遠。香港盆景大師黃基棉以及青松觀道長侯寶垣,同樣對中國盆景藝術推廣至海外有重要貢獻,前者以獨特方式打造附石盆景,廣為海外盆景界所熟知;後者則將青松觀打造成優美的盆景園林,令不少愛好者慕名而至。

踏入二十一世紀後,香港盆景界日漸式微,後繼乏人,出現斷層。衷心期盼本書能有助於重振香港盆栽藝術,重燃香港新一代對盆景藝術之熱情,“毋使祖先留給我們之藝術遺產,淪諸湮沒,而將來有禮失求諸野之嘆(伍宜孫語)”。

司徒一凡

2024-03-03 司徒一凡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23026.html 1 重現輝煌的香港盆景藝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