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信心是兩會“必答題”
據中新社消息:“以務實有力的行動來提振全社會的信心”。龍年春節假期後首個工作日,中國國務院着手討論政府工作報告,並這樣發出開工動員。提振信心顯然是今年全國兩會的一道“必答題”。
需設定合理目標
經濟發展目標怎麼定歷來是每年全國兩會焦點。去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百分之五點二,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世界經濟復甦“乍暖還寒”,外部環境嚴峻複雜之際,今年中國如何搭建經濟發展參照系尤其受關注。
此前的省級地方兩會上,多地為今年經濟發展設定了“高標準”。如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去年GDP同比增長百分之四點八,今年瞄準了更高的百分之五;浙江也將增長目標從去年的“百分之五以上”調高至“百分之五點五左右”。但目標之“高”並不侷限於增長數字。應對國內外複雜環境,亦有一些省份務實地下調了今年GDP增速目標,聚焦於改革創新和改善民生,力圖在高質量上有所突破。
觀察認為,這種務實有力的思路或繼續出現在全國兩會上。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為二○二四年定調。在此背景下,中國制定二○二四年經濟發展各項目標料將從國情和實際出發,緊扣時下面臨的困難挑戰,充分考慮穩定預期、提振信心的需要,突出速度和質量的統一。
需創新發展路徑
在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情況下,加快發展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誌的新質生產力,被認為是中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振信心的必由之路。
已有不少省份抓緊行動,勾勒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路線圖。如天津市二○二四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力促進科技創新、產業煥新、城市更新,加快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江蘇“新春第一會”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要求在產業創新方面,既要關注產業的未來,又要佈局未來的產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不過,各地嘗試“破題”之後,做好發展新質生產力這篇大文章仍需從更高層面定下基調、填充細節。
例如,在美國持續推行“去風險化”、“脫鈎斷鏈”背景下,中國如何突出重圍,營造有利於創新的環境;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尚未完成時,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如何協同發展;如何使政府有為、市場有效,釋放全社會創新效率等。在這些重要議題上,外界期待全國兩會能給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需聚焦關鍵群體
作為中國百分之六十以上GDP、百分之八十以上城鎮就業的貢獻者,民營經濟健康發展事關經濟全局,也是提振信心的重點關注對象。
眼下,受市場環境變化等因素影響,部分企業家有觀望情緒。全國工商聯調查顯示,表示將在二○二四年擴大投資的民營企業家佔比上升到四成以上,比上年實際新增投資企業佔比高出八點八個百分點,但仍不足半數。
激發民企活力的行動已經在路上。春節前地方兩會,“民營經濟”成為熱詞;節後各地聚焦拼經濟的“新春第一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亦是一大着力點。不少省份都提到,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依法保護民企和企業家權益。這種優化不僅體現在基礎設施、生活服務等方面,更體現在完善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公平競爭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真正實現准入暢通、開放有序、競爭充分上。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打造讓企業安心的營商環境,去年以來一系列重磅措施已落地見效。今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還將為此作出哪些精準設計,代表委員又會貢獻哪些真知灼見,值得期待。
一年之計在於春。從中央到地方,中國正以積極的政策、有力的行動,直面提振信心“必答題”。相信在這個三月,答案將更加清晰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