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方
我在學習另一種語言的時候,老師說到一個詞彙,意思是“小地方”。小地方是一種可以帶給人平靜、思考的空間,甚至是喜樂感覺的場所。老師舉了例子,她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她說自己的“小地方”,就是教堂裡。我喜歡這個詞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地方嗎?
我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孩子們可不只有一個小地方。我想起那棵桑樹。我待在那棵瘦瘦的桑樹上,一整個大熱天。口袋是滿滿的桑椹,再怎麼小心翼翼,果實依然會被擠壓在圍兜的口袋裡,一整隻手、一整個口袋都是紫藍色的汁液。驚嚇、失望、懊惱與期待(下一顆桑椹,我一定要小心放好),都在和這棵樹的交往中,被一一喚醒與處理。後來,我發現社區裡的許多孩子,都會在這棵桑樹邊活動,不只是採集,只是呆在這裡。
孩子們的校園、成年人的工作場合,或是城市空間,會不會在規劃的時候,去思考這樣的地方?那是什麼地方呢?是可以Restart之處,有可能是整個空間充滿的一種訊息:“你可以重新開始”,又或是它可以讓一個人,用自己的方式,再次啟動自己。
想跟孩子們學習。溜滑梯,一遍又一遍爬上高處,又溜下來。
想孩子們不怕重啟自己,就需要在他們的生活空間,有一個滑梯,或者,不是溜滑梯,就是隨處可以找到的、能令他長出力量守護自己身心的“小地方”。
就像是阿雷馬娜畫了瑞典文學家莎拉 · 史特瑞茲伯格文字的那本《我們去公園》:“有人說我們來自星星,有人說我們是星塵組成的,有人說我們是從不知名的地方流轉到這個世界上。我們不知道,所以,我們去公園。”“小地方”讓我們重來,重新知道自己從遙遠的星星來,重新知道自己渺小如星,而有眾多微小的光與自己同在。
川井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