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軟硬配套 迎客臨門
疫後訪澳的內地、香港旅客量快速恢復,極大支撐重振本澳旅遊業。然而,客源仍然單一,成為發展阻力。部分職業崗位無用武之地,流失後難再補充。小語種導遊便是受影響職業之一,有必要重視。
去年特區政府為重振旅遊業,推出傾斜政策,向內地、香港旅客大派福利優惠,成功達至快速恢復客量的目標。不少與旅遊相關的行業復活,重現出應有的活力。
在鞏固客量的基礎上,本澳旅遊業須有所突破,開拓客源是重點。今年特區政府預算投放超過兩億元吸引海外旅客。日前旅遊局公佈藉回歸廿五周年向國際客拋出廿五萬份迎客禮品,務求系列優惠措施,達到引客目的。
開拓客源是好事,但還需充分評估。早前有導遊團體反映,新春檔期訪澳的內地團客量大,導遊供不應求。倘未來國際團客陸續恢復,現有的葡語、西班牙語等導遊卻相對缺乏,擔心難做好應有的接待工作。導遊業正出現“旱的旱死,澇的澇死”,如何讓行業健康發展,是迎接更多國際客到來前的當務之急。
吸引國際客重臨是一大目標,延長客留,對經濟消費貢獻更大。應對未來國際客的增長,本澳有必要評估現有的接待能力能否應付,包括人手安排、服務條件,尤其針對語言所需人才作補充,加緊培訓行業新血,以緩解外語導遊不足。服務業前線人員外語水平,也須透過培訓溫故知新,甚至把培訓對象延伸到社區商戶,“識返幾句(英文)傍身”,強化城市魅力。
此外,本澳積極拓展海外巿場,須增加飛機航線和航班密度,但過程涉及多方面,難立竿見影。觀乎香港國際機場硬件配套成熟,每日有龐大客量進出,在吸引國際客上絕對佔優,可為本澳快速引客。故澳門宜借此東風與香港合作,更可因應外國客的喜好,推“國際版港澳聯遊”產品,延長客留,增加對兩地的消費貢獻。
只有未雨綢繆,不斷優化和完善旅遊軟、硬件配套設施,適時且抓對不同客源的胃口,本澳旅遊業在國際舞台上才可大放異彩。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