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誘因引導使用停車場
交通事務局網站公開公共停車場今年一月的平均泊車數據,六十五個公共停車場中,輕型車輛逾八成泊車率的停車場僅得兩成九;五十二個提供電單車泊車位的停車場中,逾八成泊車率只有一個停車場,有十三個停車場泊車率不足一成。數據反映公共停車場分佈不均,當局應推動空置率較高停車場靈活調整泊車收費,以及延長連續泊車時段,提升泊車率。
政府近年推動泊車路外化,部分區域在興建公共房屋時,相應配套較大型的公共停車場,連同私人住宅樓宇的停車場,基本能夠應付區內泊車需求。但部分區域或舊城區,由於缺乏發展空間,公共停車設施難以增加,區內長期一位難求。即使舊城區內現有的公共停車場,泊位數量相當有限,泊車率長期處於高水平,車輛流轉緩慢,變相加重周邊道路壓力。
空置率較高的公共停車場,往往遠離人口密集區域,當局需有良策,提升該類停車場的使用率,以減輕泊車難和提升冷門停車場泊車率。日常用車的車主不可能停泊於遠離起居點的停車場,但並非不能吸引其他車輛。空置率較高的停車場,政府可以考慮靈活方式調整優惠收費時段,甚至容許延長持續泊車時間。只要條件足夠吸引,總可以引導部分車主樂意使用,加快其他公共停車場泊位流轉率,紓緩繁忙區域的泊位緊張。
舊城區泊車空間擴充條件有限,當局應着重考慮加快對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包括利用公園、體育場館等設施,開發地下多層停車空間,以緩解舊區泊位稀缺,亦有助推動舊城區泊車路外化,令區內有更多發展條件。
部分區域亦因削減道路周邊泊位,令區內泊車變得緊張。如北區一帶人口密集,區內缺乏公共停車場,路邊私家車及電單車泊位供不應求。當局削減路邊泊車位,不能忽略居民依賴個人交通工具出行的需要,要積極改善泊車難,加快公共停車場建設,在削減及增加泊位兩方面盡量平衡。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