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下的大灣區,開世界未有之先例。勇當排頭兵的大灣區走過了五年,鋪開了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時代畫卷。 二○二三年四月,習近平主席視察廣東,賦予大灣區“一點兩地”新的戰略定位和歷史使命,即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為大灣區創新開放合作新局面注入強大動力。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以來,大灣區建設逐步實現基礎設施的硬連接和大灣區標準的軟連接,日益成為便利港澳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創新創業的新舞台。《規劃綱要》將澳門明確定位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肩負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這為澳門加快經濟適度多元注入了強心針,為澳門未來發展提供重大機遇,對豐富“一國兩制”偉大實踐,保持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具有重大意義。澳門可發揮作為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積極參與大灣區的協同治理,推進大灣區的市場一體化,助力國家的“一帶一路”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澳門參與大灣區建設的五年,區域合作的深度與廣度不斷拓展。澳門與灣區內地九市往來更緊密及多元,政府高層互訪協調,提升合作層次。
乘大灣區科技創新步伐加快之勢,澳門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在疫情前,加大對高等教育的資源投入與政策支持,鼓勵高等院校加強產學研結合,強化澳門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能力。疫情後,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將兩所學院先後升格為大學,推動高等教育優化學科設置與品質提升;創新多類服務平台,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善用大灣區對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支持政策,幫助澳門青年到大灣區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創新創業。
乘大灣區開放程度提升之勢,加快推進粵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國際經貿規則接軌。在專業資格認可、就業領域放開、標準體系互認等服務貿易規則銜接方面均有較大突破。數據顯示,二○二三年九月,在深合區的建築、旅遊、醫療等領域跨境執業的澳門專業人士超過一千二百人。
乘大灣區區域協同加強之勢,澳門促進基礎設施的建設。在大灣區內地九市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進程加快的機遇下,澳門通關口岸建設不斷完善,青茂關口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自助通關新模式,並實施廿四小時通關;深合區口岸持續優化,將迎來三月一日封關運作;有序推進輕軌工程建設,石排灣線和橫琴線預計二○二四年通車,助力琴澳融入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澳門在大灣區的協同能力和水平不斷加強,為提升區域整體優勢和競爭力創造了有利條件,奠定了良好基礎。
乘大灣區建設創新合作平台體系之勢,提速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推動琴澳一體化發展,有序落實“澳門新街坊”項目,支持和鼓勵澳門居民在深合區就業、雙創和生活,致力啟動區內人氣。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八月,深合區澳資企業有五千七百六十三戶,同年七月,在深合區就業生活的澳門居民有七千四百七十三人。
乘大灣區建設優質生活圈之勢,澳門抓緊推動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系統工程。加大力度推進“一加四”經濟適度多元產業發展策略,落實階梯式房屋建設,借助港珠澳大橋和實施“澳車北上”便利澳門居民往來大灣區。據拱北海關統計,二月十三日春節假期,港珠澳大橋口岸進出境車輛一點八四萬輛次、客車一點七九萬輛次、“北上”港澳單牌車一點三四萬輛次,皆創新高。粵港澳三地民眾往來便利,加速相互間的文化相融、民心聚合,成就 “活力灣區”、“民生灣區”的新名片。
綜觀過去五年,受重大疫情嚴重衝擊、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等重大壓力,大灣區建設依然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和亮麗成績表。粵港澳大灣區,春潮湧動,活力迸發,未來美好前景可期。應該清醒看到,大灣區建設仍存在短板與難點,例如體制機制與規則的對接尚未順暢,營商環境的優化還有提升空間,大灣區內各城市發展存在不平衡等。發展中產生的問題只能在加速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解決。
第一、必須在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展現新擔當和新作為,充分利用港澳“一國兩制”和“國際城市”的獨特優勢,着力強化大灣區在新發展格局中的支撐、連接和服務功能,將大灣區打造成“雙循環”的戰略支點。
第二、必須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大灣區融合發展,攜手共建創新創業的世界級灣區。堅持將高質量發展貫穿大灣區建設的全過程,推動大灣區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穩步推進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國際慣例接軌,全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更多機遇。
第三、必須立足自身優勢,向世界展現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文明和氣魄,引領中國式現代化路徑。持續推進產業升級、優化治理模式、推進協同發展,強化城市合作,不斷促進區內人員、財物、資訊等的高效便捷流動,成為兼具國內改革前沿與經濟全球化因素的最佳區域,為中國式現代化探索新模式和新路徑作出應有貢獻。
思路智庫理事長 李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