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遺會介紹顯榮里考古
歷史建築維修資助十宗符條件
【本報消息】文化遺產委員會昨日上午十時在文化中心會議室舉行平常全體會議,由社會文化司司長、委員會主席歐陽瑜主持。當局稱,綜合現有考古遺跡和資料分析,毗鄰大三巴牌坊的顯榮里五至七號遺跡佈局與關部行台的典型清式衙署佈局不同,故並非關部行台核心建築區域,料關部行台衙門建築另有所在。
會議上,文化局及文化發展基金代表分別介紹顯榮里五至七號考古工作,以及有關“歷史建築維修資助計劃”申請情況。昨日中午十二時半,委員會副主席、文化局長梁惠敏,文化發展基金行政委員會代主席許鑫源及文遺委員胡祖杰同場總結與會內容。
分三期考古發掘
梁惠敏指出,委員討論的顯榮里五至七號原為兩座中式民宅,自二○一一年至二○一二年間,文化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聯合開展該地段合共三期的考古發掘工作,出土遺跡以建築遺跡為主,而出土遺物主要包括瓷器、陶器、玻璃器和石器等。去年社科院考古所完成對有關地點考古材料的全面整理研究,基本明確該地段房址範圍內地層堆積和遺跡分佈及保存狀況,社科院考古所專家亦於會上介紹該地段深化研究報告。
她重申,關部行台歷時較長、範圍亦有所擴展,推測顯榮里五至七號中期建築最多可能是關部行台擴展後,其附屬的、後方的家庭生活空間。
當局於去年十一月十三日至今年一月十二日推出“歷史建築維修資助計劃”,支持業權人為私人文物建築和具文化價值建築,定期開展結構檢查或檢測、實施外觀保養,以及實施必要的修復及維護等工作。許鑫源回應指出,該基金暫收到十二宗申請,經審核後有十宗具條件送交文遺會稍後討論。
胡祖杰引述稱,委員一致認同政府出台該項資助計劃,有助鼓勵業權人申請資助,推動歷史建築活化。梁惠敏重申當局出台計劃,旨為鼓勵業權人主動申請資助,優化非住宅類建築的維修保養。只有保養得好,才有助後續活化。
社文司長辦代表王世平,法務局長代表梁美玲,工務局長代表戴文茵,市政署市政管委會主席代表梁振榮,文化局代表、文遺廳長蔡健龍,文遺委員莫志偉、林翊捷、蕭志泳、黃中原、楊開荊、陸南德、黃婉妍、梁安到等出席。文化局研究及計劃處長蘇建明、文遺保護處長何卓鋒、首席顧問高級技術員崔貞貞等列席會議。社科院考古所原副所長朱岩石和漢唐考古研究室副主任沈麗華線上參與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