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介入為“三無廈”續命
樓宇管理問題不僅牽涉千家萬戶,也與社區環境、治安和消防密切相關。隨着本澳多區樓宇老化問題日顯,提升大廈管理水平,尤其是推動“三無大廈”小業主關注大廈管理、成立管理組織,值得社會研究落實。
本澳超過三十年樓齡或以上的樓宇現有約五千棟,四十年或以上的佔總數逾一成三,未來高齡樓宇料將持續增加。樓宇的定期檢查及維護已成為城市發展必須直面的問題。舊樓設施落後,樓宇外牆開裂、石屎剝落,塞渠、滲漏水,跌窗等問題不斷,影響住戶的生活素質,也有損公共衛生、威脅途人安全,需要政府和社會及早重視和行動。
在眾多高齡大廈中,沒有管理機關、沒有管理公司及沒有住戶關注的“三無大廈”,殘舊老化問題最嚴重。民間團體早前開展“三無大廈居住環境”問卷調查,冀政府關注樓宇老化和管理問題,推出綜合治理方案,改善該等大廈和社區環境,提升居民樓宇維修的意識。
由於“三無大廈”的業主,不少為行動不便長者和外僱租客,他們並不熱衷推動或有能力參與大廈公用地方的管理及維修。單位出租的業主,則未必關注樓宇的日常管理狀况,很多時更難以聯絡。即使業主有心做好樓宇維修和管理,也因未能成功召集其他業主組成業主會,無法達成維修共識,故不少人認為亟需政府部門以公權力介入協助解決。
要確立大廈的管理和維修工作,除了加強樓宇管理和維修法律宣傳和教育,提供培訓、推動成立業主會,需要引入新治理模式,或參考鄰近地區推出“聯廈聯管”計劃,突破“三無大廈”的管理難點,才能更有效為舊樓“續命”。政府可考慮優化樓宇維修資助計劃,協助小業主進一步善用相關資助;更重要聯合專業團隊、民間組織的力量,就相關難題提供更多技術支援、專業諮詢和解決方案,切實推動“三無大廈”加強自身管理,以主人翁姿態擔責保養維修。
夏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