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2月18日
第A12版:澳門街
澳門虛擬圖書館

文化空間的攝影藝術

圖為杜塞爾多夫金屬新內庭

康迪達 · 赫弗

現場展出近六十件精品

展覽在藝博館一樓及 二樓展出

巴西利亞伊塔拉蒂宮

在赫弗的鏡頭下, 所有建築物都富有生 命力。

赫弗擅於透過捕捉 空曠空間,讓觀眾正 視室內結構的深層意 義。

巴黎國立藝術史學 院圖書館拉布魯斯特 閱讀廳

文化空間的攝影藝術

文、圖:寶 尼(部分圖片由藝博館提供)

由文化局轄下澳門藝術博物館主辦的“康迪達 · 赫弗:宏空之境”展覽,現於藝博館一樓及二樓舉行,展出國際知名當代攝影藝術家康迪達 · 赫弗過去廿年攝影創作的代表作,以及近期新作合共六十件,各有亮點,藉此呈現其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西方文化建築之面貌。

重新思考文明軌跡

展覽以“宏空之境”為題,全方位展出赫弗過往廿年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還有近期未曾發表的新作。通過“走道”、“劇院”、“博物館”、“圖書館”、“世界觀”和“最新作品”六個單元呈現。赫弗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出生於德國柏林附近的小鎮埃貝爾斯瓦爾德,現於德國科隆生活和工作。去年獲邀在藝博館展出“宏空之境”展外,同年在德國胡爾特的波姆教堂舉辦“五件作品”展覽,反應甚佳。她的作品曾獲多家博物館收藏。

文化局長梁惠敏在序言中一言蔽之,赫弗以其完美的攝影技術和嚴謹的攝影方法備受推崇,其作品以水平取景的平衡構圖拍攝,展現建築物宏大的室內公共空間、絢麗的色彩與豐富的細節,並以“空無一人”方式呈現而聞名。

這次展覽以“宏空之境”為題,展出赫弗過往廿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以及近期未曾發表過的新作,多為世界各地的美術館、博物館、劇院、圖書館,以及具歷史性的宮殿與宅邸等的室內空間作品,將深度啟發觀眾重新思考這些恢宏的公共文化空間背後,人類文明的軌跡、空間與人的關係和意義。文化局很榮幸邀請康赫弗首次來澳舉辦其個人大展,藉這些題材豐富、精彩至極的作品,不單能拓展觀眾在攝影藝術領域的國際視野,對加深了解世界不同的文明,提高建築藝術鑒賞品味,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自然光線拒絕後製

澳門藝術博物館館長袁紹珊評價指出,在她看來,赫弗作品最引人入勝處,不在恢宏壯美,而是她能理性克制地駕馭大場面的同時,完美詮釋抽象又妙不可言的“空間詩學”。對圖書館、劇院與博物館這類公共集會空間,赫弗刻意刪除人類的在場,反而精準捕捉了一種悖論式的“不在之在”——豐富的文明堆疊和人類缺席的強烈對比,凸顯出建築本身的秩序感和空間中的“人性”。

值得一提,赫弗不用後期加工,只靠長時間曝光和自然光線,畫面靜而不滯,讓建築結構、線條具節奏感地流露“個性”。公共建築的預設功能一旦與實際用途有別,其文化象徵、文化地域性亦被赫弗不動聲色地置換或彰顯,習以為常的社會性和始料未及的錯愕感,在她的鏡頭下迷人地交織。

展覽策展人蘇約翰和孟麗泰直言,“宏空之境”展出之作,是從赫弗過去廿載的創作生涯中挑選出來的,題材豐富。同場還展出投影錄像《寂靜的空間》。展覽精心設計,每個主題在其獨立的單元中自成一體,引領觀眾進入一場富節奏、循序漸進的深入思考的體驗。

牆身創作突破極限

展覽標題靈感來自於赫弗的全面視角,用來捕捉特定的建築空間環境。該環境承載着人類保護、再現和傳遞源自深刻信仰和美學歷史遺產的願望。赫弗通過攝影,重新構想這些重要建築物,再次叩問它們如何繼續塑造和影響後世代的集體記憶。赫弗被認為是二十世紀下半葉最舉足輕重的觀念攝影師之一,她最為著名的攝影作品以平視、正交的角度,凝望一些空無一人的公共建築物內部。這些圖像印製成的作品,呈現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西方文化建築。近期許多作品呈現的建築物,均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操刀設計。

可以說,“宏空之境”展出的每張照片都非常巨大,將高質的紙張裱在固定的支架上再進行噴墨列印等技巧,突破現時的輸出和數碼藝術製作技術的極限。攝影是一種圖像製作藝術,因此尺寸和輸出技術對於實現主題來說非常重要。幾十年來,從事攝影媒介創作的藝術家刻意平衡這些元素,令攝影不單只是大批出品的產物,亦將之與網上大量的免費圖像區分開來。

赫弗的照片專為牆身創作,本身已經有表述的意義。每張與空間有關的照片不只承載着建築物的歷史,如果將這些照片組合成一個仍在擴展的作品集來看,它們更探討了建築設計的演變、產生空間內容的能力,及在特定時代繼續以空間模型展現文化特質的方式。這些作品所呈現的是不同建築類型的面貌,當中傳達了建築的預設功能和空間的特性。這些空間特性,令人可即時分辨設計的原意和用途。建築的形式、功能和工藝本質上是客觀相關的。

視覺敘事的吸引力

蘇約翰和孟麗泰直言,開始這項目時,查看了所有相關的照片資料。有些在藝術家提供的目錄中找到,有些是從網上蒐集所得。然後將照片分為不同的類別,許多分類十分明顯,例如劇院、博物館和圖書館,因為它們都是來自特定的作品系列。但經仔細觀察後,發現有些主題在不同的建築中重複出現,例如樓梯、走廊和其他連接空間的通道等,因此特意設計了一個名為“走道”的類別。

每個類別都必須有幾件代表作,最終選定的作品必須與主題房間的整體視覺敘事保持平衡,包括顏色、比例和視覺內容的層面。在博物館中,每面牆都是視覺敘事的一個角色,即使是空白的牆,都可以是藝術品之間的間隔或主題間的間場。策展人從赫弗的作品中得到了不少啟發。其一就是意識到牆壁可以具備秩序和對稱的吸引力。因此,將這些元素結合博物館的柱、樑和板等結構,貫穿整個展覽計劃。展覽的高潮設於中央大廳,亦即是“世界觀”部分的所在地。相反,旁邊較小房間的牆壁塗成了深灰色,為觀眾和藝術品營造更親密和集中的氛圍。

兩位策展人希望透過展覽,讓觀眾了解到赫弗作品的重要性,尤其懂得欣賞其作品的難能可貴之處。

赫弗在展覽開幕當天發言時,衷心感謝策展人對她的悉心照顧,很開心再次來到澳門,希望觀眾懷着好奇的心觀看這些照片。

展期至三月三日。

2024-02-18 文、圖:寶 尼(部分圖片由藝博館提供)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20298.html 1 文化空間的攝影藝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