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2月06日
第D08版:學生報
澳門虛擬圖書館

蕉園圍與巴冷登街(上)

雀仔園一帶 (圖片來源:澳門記憶)

一九一二年地圖蕉園圍和雀仔園部分 (圖片來源:澳門科技大學“全球地圖中的澳門”網站)

巴冷登街街牌

蕉園圍與巴冷登街(上)

講起“蕉園圍”,人們可能會想起在三巴仔附近的蕉園圍。但是各位又知道在雀仔園附近也曾經有個“蕉園圍”?巴冷登街的前世又是怎樣?

蕉園圍,大概位於今崗陵街、水坑尾街、東望洋街、東望洋斜巷和東望洋新街所圍成的區域。和雀仔園有城牆相隔,蕉園圍在外,雀仔園在內。雖處於葡人城牆之外,惟葡人早於清嘉慶年間時已侵佔該處土地,來澳的中國居民向葡人租借土地居住,並大量種植蕉樹,因被稱作“蕉園圍”。

到了一七九九年(清嘉慶四年),葡人業主向租戶大幅加租,欲以此趕走居住在蕉園圍的中國居民。在澳葡當局的支持下,業主率領一眾黑奴拆毁民房。租戶深感不滿,並向香山縣令控告業主。後來香山縣令許乃來通知澳葡當局不得拆毁該處民房,否則中國官府將有可能關閉當時唯一陸路通道關閘以斷絕糧食供應。在此種警告下澳葡當局停止行動。這就是“蕉園圍加租案”。

此後澳葡政府更加緊擴張的力度,在清咸豐年間逐漸在水坑尾閘門外開闢道路。最先開發的當屬緊靠城牆的蕉園圍。城牆在清同治年間被澳葡當局拆毁。由於蕉園圍和雀仔園已經沒有城牆阻隔,蕉園圍這個地名逐漸被雀仔園所取代,慢慢成為一個歷史名詞。一八六九年(清同治八年),東望洋街等街道已被開闢,但是巴冷登街仍未開闢。

由一九一二年的地圖可知,當時蕉園圍和雀仔園已經快要合為一體,而上世紀二十年代的地圖更顯示現今棋盤形街道結構。那麼巴冷登街是什麼時候開闢?當中又隱含了什麼故事?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黎嘉謙

2024-02-06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黎嘉謙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18339.html 1 蕉園圍與巴冷登街(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