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情緒 提高韌性
情緒是指因內在或外在的事件,在短時間內發生的身體和心理反應,諸如:憤怒、恐懼、悲傷、喜悅、心動等。它本身是中性的,沒有好壞之分。然而我們每天都會經歷無數次的情緒波動,即使什麼都不做亦會遭受影響;大浪能打破生活節奏,小浪也可摧毀個人自尊。
本書作者是韓國的精神科醫生,其根據專業知識結合豐富諮商經驗,以淺顯易懂的解說探討現代人的情緒困擾問題,並提供具體應對方法,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掌握心理技法,學懂調節情緒,鍛煉情緒韌性,從而達至情感自由,不再受波動不已的情緒所苦。
書內提及,情緒與自我認同有着緊密的關聯,自我認同是透過情感建立起來的。但情感不只停留在情緒上,還會延伸出某種想法,形成特定的世界觀,特別是負向情緒會形成負向的世界觀,對人生產生很大影響。負向情緒源自於傷口,所謂傷口,可定義為對自己進行負向解釋時產生的情感,包括經歷重大事件時留下的心理陰影(創傷),以及生活中受到的微小傷害。有時即使自己不是當事人,例如父母離婚,或對他人和世界的信任破滅時,也會受傷。重點是,傷口與個人需求受挫存有很大關聯。當某個需求未能滿足,便會感到受傷,進而產生負向情緒。
人生中我們會不斷地經歷各種自我認同,從學生變成上班族、分手後再遇到下一個人,在這些身份或關係轉變的過程中,面對大大小小的問題,同時學習各種情感。隨着年齡增長,我們的情感非但沒有變得單純,反而越來越複雜和微妙,因此培養控制情緒的能力並非想像中簡單。今天覺得自己變得成熟,明天卻又深陷情感漩渦之中,把事情搞砸,甚或憶起過去的創傷而加重負向情緒的濃度。
此外,細心觀察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會發現很多時候並非源於彼此想法不同,而是情感的問題——情緒在先,想法在後。處在極度憤怒的狀態,會先得出對方是壞人的結論,接着找出符合結論的證據;感到悲傷時,會一直去找對方傷害自己的證據。有些不良分子就利用情緒的力量,尤其是負向情緒來製造敵人、煽動群眾。
為免被他人的情緒感染、牽着鼻子走,我們可以藉由學習心理技法來提升個人的情感能力。此種能力是指發現情感積極的一面,並且能夠有效地利用它的能力,涵蓋善於溝通、與他人產生共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等。如此既可守護自己的情感,亦能理解、撫慰對方的情緒。
值得注意的是,控制情緒不應着重於抑制、消除負向情緒,還包含表達和發洩不論屬正向或負向的情緒。這正是本書所主張的調節情緒,即以主動、積極的態度,來處理生活中複雜的情感問題。調節情緒可分為四個階段:一、接受情緒(承認自己感受到的情緒並徹底接受);二、介入情緒(透過自我提問區分情緒與行動,將情緒從行動中分離出來);三、反射式評價情緒(評估情緒對他人造成的影響);四、調節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將主觀情緒轉換為客觀行動,尋找在社會及文化上能夠好好被接受的方法)。
“我們必須承認的是,無論哪種關係,我們都無法理解和統一每個人的需求和目標,因為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受到尊重,可以平等地與他人溝通,坦率地表達情感,所以一旦情緒受到壓抑,就會感到巨大的精神壓力,甚至衍生各種情緒病。
閱畢本書會明白到,要做個情緒健康的人,秘訣包括:誠實面對個人的情感並理解需求;學會快速區分情境與情緒,適度地表達情緒;別反覆回想讓自己受傷的事情,避免放大負向情緒及把能量消耗在該情緒上,而是以它所給出的提示作為基礎,尋找滿足需求或讓自己成長的方法等。
單靠正能量並不足以應對情緒困擾問題,唯有提高情緒韌性,懂得自我調節情緒,心情舒暢,身心健康,才能讓人生之路走得更穩、更遠。
藍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