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1月30日
第B11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燕堂夜話)兩岸神緣

兩岸神緣

由永泰農家子演變成神的張聖君,如今成了海峽兩岸人民所篤信的神明,閩台兩地各縣市都有祀廟,並發展到東南亞等地,全球信眾逾億,台灣信眾一千多萬。

張聖君信仰文化宋代濫觴,《遊宦紀聞》說張有偈唱:“石橋半,出通判;石橋全,出狀元。”蓋記永泰蕭國梁魁天下事。蕭國梁是南宋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年)中狀元的。

有說張聖君原名張慈觀,出生在永泰縣嵩口鎮月洲村,四歲喪父,後隨母改嫁到盤谷鄉連厝林里(今福坪村)的連姓人家為繼子。張七、八歲時,因家境貧寒,繼父讓他去放牛,十二、三歲時,以砍伐鋤柄謀生,所以當地人叫他張鋤柄。張自遇異人後,絕煙火,走人間五十餘年。後來他在閩清縣金沙溪坐化升天,鄉人以其身軀塑像建金沙堂奉祀。永泰盤谷鄉方壺岩有張聖君母殿,因為這裡是蘊育張聖君信仰的發祥地。

張聖君以其為人急公好義、濟困救人、為民除害、造福一方的行為而被人們所敬仰。張聖君信俗在農村地區圍繞着農業主題,到了城市則演變為親商護商的商業主題。福州上下杭三通橋和星安橋之間的張真君祖殿,始建於宋代紹興年間,至今已有八百餘年的歷史。張聖君被認為是“商神”,上、下杭也成了近世“閩商”的發祥地之一。

去年永泰曾召開“海峽情 · 聖君緣

· 一家親”閩台張聖君文化文創交流研討會,聚焦中華傳統文化保護與發展、深挖張聖君信俗文化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有台灣青年說:“我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深深感受到兩岸同胞同根同源,有着同樣的信俗文化。我覺得,我們可以結合鄉村振興,讓更多人到當地體驗不一樣的文化習俗,吸引更多台灣青年來就業創業。”

石 城

2024-01-30 石 城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16915.html 1 (燕堂夜話)兩岸神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