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能取代的東西
榮幸再獲紀念李鵬翥先生的文學獎。鵬翥先生生前對我的專欄寫作多所鼓勵,這個獎,添一層懷念前輩的意義。
寫作是快樂的事。今天科技發達,人工智能(AI)進步飛躍,據說六年之後可以取代人類做更多的工作。當眾多的工種消失後,我們這些以寫作為樂的人,不禁會問,文學也會消失嗎?
學生興致勃勃地和我分享了使用ChatGPT的成功經驗,他們說,只要玩得上手,便無難度,想寫什麼,把資料鍵入,所需的東西便會出來:一則廣告、一篇公文、一個故事、一份學術報告以至一輯專題文章,都唾手可得,看得人心花怒放。那麼,文學創作?於是我有興趣知道AI是否有“感知”的功能。感知系統是我們創作的發電機。人工智能如何感知世界?據我膚淺的搜索與認知,合成性是它的特質。電腦收集人類世界各種感知描寫的數據,然後把大數據轉換為感知內容的原始模型。即是說,AI也可以寫出具感知內容的作品,以一篇文章為例,語法是一般人可以讀懂的語法,內容是人們可以理解的東西,感情是廣泛而共通的喜怒哀樂。但沒有特殊性,沒有個體風格。將來,一旦到了連中學生都懂得使用人工智能去作文那一天,我們便知道,最大的危機會是什麼。
文學是人,人有生活。文類中,散文是最能表現主體生活的體裁。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生活方式,通過不同層面的生活抒寫,可以表達自己和更好地認識自己。在創作中通過具個體風格的文字,流露一個人的性情涵養、心靈思緒、道德價值……是自然而舒心的事。
電腦革命在翻天覆地改變世界,科技越發達,我們越需要文學,文學是獨一無二的,希望年輕人真切感受生活,繼續努力寫作,澳門紀念李鵬翥文學獎在等着你們呢!
吳淑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