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莫大於欺善
前些日子,我所在的一個朋友圈裏,不知怎麼就混進來一位“慈善”女士,一再發佈“QS籌”,說是為了挽救一個身患惡性腫瘤的九歲女孩,有視頻,有真相,有說明,這不免引起了群友的憐憫之心。有位群友慷慨解囊後,首先看到的對方發出的紅包,接着卻收到一張保單的鏈接短訊。被質詢後,回覆是“QS籌”贈送的。就在同時,群聊框中彈出一則告示:警惕不良營銷信息,注意保護財產安全。隨之,募捐發起人就從這一朋友圈中消逝了。
沒過多久,類似一幕又在另一朋友圈上演,套路毫無二致,只不過是換了“賣慘”的案例。據記者跟蹤調查發現,這些假公益之名的籌款平台,利用人們善心募集起來的資金,有七成被操控者捲走後瓜分了。你也許覺得,虛擬空間發生的案例很難說清楚,那麼現實中發生的事件又如何解釋呢?
不久前,在天津某醫院裏,一群人正圍着一位年輕女孩吵個不停,紛紛指責她把老人撞倒了,要求女孩賠償。女孩解釋說,老人是自己摔倒的,她是在路上碰到,出於好心叫救護車把老人送來醫院,為了讓老人得到及時救助,醫藥費也是她墊付的。可是,老人和子女並不相信:“如果不是你撞的,怎麼會這麼好心,把人送到醫院?”堅持要女孩再給一萬元的賠償金。
面對拎不清的這家人,女孩選擇了報警。當着警察的面,這家人依舊聲稱老人是女孩撞的。女孩見他們無理取鬧,也很氣憤,於是只好亮出自己的警察身份,並耐心說明,幫助老人既是出於善心,也是職業本能。為了查明真相,民警調取了案發現場監控。原來,老人摔倒的時候,女警離他還有幾十米遠。
近些年,有關好心助人反被訛的案例並不鮮見,且一直備受關注和爭議。我們知道,為人處世,不欺生、不欺弱、不欺貧、不欺老、不欺暗室,是基本的道德準則。我們看歷史故事,就連盜賊也講“盜亦有道”,就連響馬也能放過守孝行善之人。利用他人的憐憫之心敲詐、勒索,還有比這樣的手段更令人可憎的嗎?誠哉斯言,惡莫大於欺善!
王兆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