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教授:綠為私利“去中國化”
安徽合肥十五日晚迎今冬首場降雪。合肥市廬陽區薪傳茶書房裡卻暖意融融,該書房主人、台灣國學教授朱榮智正為《中庸》第二講作準備。
傳道授業五十餘載
記者採訪得知,聽課者來自各行各業。時值下班時間,他們陸續步入書房,不時與朱榮智探討工作、學習事宜。走進薪傳茶書房,濃濃國學味撲面來,巨幅孔子畫像兩側的對聯首字,便是書房“薪傳”名字的由來——“薪火接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傳道學古聖賢立德立功立言”,這也是朱榮智傳道授業五十餘載的人生追求。
一九四九年,朱榮智出生於台灣,三歲時其父因病去世,母親帶着兄弟姐妹六人艱難生活,在伯父的資助和鼓勵下,他順利考取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之後學業、事業一路順遂,碩士班、博士班、留校任教,直至五十五歲退休。其後轉聘至台灣元培醫事科技大學任教十年,六十五歲的朱榮智二度退休。也是在其二度退休後,朱榮智受邀到合肥參加孟子學術研討會,並決定留在大陸生活。在合肥生活逾十年,因其學國學、教國學、研究國學,所以經常被邀請到安徽高校、企業去講課。
朱榮智說:“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我們很幸運,從小就接受很完整的一個傳統文化教育,彼時的台灣非常重視中華文化,我們小學、初中、高中共同的校訓是禮義廉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所謂的四維八德。”
冀年輕人傳承文化
在朱榮智看來,大陸隨着經濟實力的增強,民眾物質生活的提升,現如今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尤其提出了文化自信,“作為文化傳承的一份子,我們當然要盡力來做這個事情”。
朱榮智坦言,從學術的角度來說,他比較偏重於儒家,最喜歡孟子“捨我其誰,當仁不讓”的精神,這種勇於擔當的精神,是他一生所努力的。
談及台當局“去中國化”課綱問題,朱榮智說:“我們都很難過,大陸這邊正在提倡傳統文化,而那邊卻要‘去中國化’,這當然很不好。民進黨為了一己私利,把這個課綱都改了,傳統文化課程的減少,對我們傳統的了解、孩子的下一代,我覺得影響太大了。”“我經常說甚麼是台灣人?所謂台灣人就是居住在台灣的中國人,因為今天兩岸的統一,一定要靠文化的認同,所以馬英九、連勝文他們到大陸來祭祖,我覺得是最正確的,因為我們中華文化特色就是一個家族文化,就是傳承。”
在朱榮智看來,文化的傳承需要兩岸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因為國家的希望在年輕人,兩岸年輕人要互相理解,互相接納,這才是國家之福。對年輕世代的文化培養,師資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有好的師資來培育兩岸的下一代。朱榮智認為,今天談國學不是要做今之古人,而是要古為今用,把古人的智慧化成現代人的生命養料,要用現在的語言去詮釋古人智慧,能够接地氣,才能够被接受。“學《中庸》、《大學》有甚麼用?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他才會用心去學。要讓我們的孩子知道學這個的一個價值,然後教學也要有方法。”
如今,古稀之年的朱榮智已著書七十餘本,仍筆耕不輟,每天堅持寫四篇文章。他說:“能夠把畢生所學散播給更多人來受益,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責任。人終會老去,但薪盡而火傳。” (合肥十六日電)
中新社記者 趙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