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3年12月15日
第B11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隨筆)另一本日記

另一本日記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是因為你死了。我替代了你。”法國作家安妮 · 埃爾諾花了近三十年時間,才在《另一個女孩》中感悟出的想法,與電影《年少日記》所描繪的手足情感相仿,但他們“替代”的心態卻大相徑庭。安妮的是“候補式”生存,而《年少日記》中的弟弟,是為了彌補對哥哥的愧疚,重讀每頁日記,從替代中痛苦地癒合。

生活本已夠苦,何必又自苦走進這套電影的悲慟情節?當我離開電影院,昔日的麻痹感再度呈現,從手心蔓延至全身。都說不幸的人,要用一生治癒童年,曾經我也寫過這樣的一本日記……

充滿壓抑和隔閡的家庭;有一個成績優異、在所有人眼中是個好學生的哥哥;落井下石的老師;校園充滿欺凌……家裡待不住,學校得不到溫暖,每天的心情就正如電影中的絕望感——我只是不重要的人,沒有人問我開不開心。《年少日記》中唯一真心關懷哥哥的鋼琴老師被父母辭去,就這樣壓垮了孩子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但我終究是幸運的,在人生最黑暗的時期,我的救命稻草——中學老師,發現了我的文章,在電話裡與我同泣,為我唱歌和禱告。後來在教會裡有很多人向我拋出橄欖枝,那裡的愛不會被世人壓垮,最終讓我重覓了自己的價值。

一句說話,可以殺人,亦可以救人。即使我們還未學會對抗世界就已經長大了;即使我們長大後亦未必能夠成為理想中的大人。但不妨的是,我們絕對有能力向他人拋岀小小的橄欖枝,世界總會因為我們釋岀的一點點善意,逐漸燃亮起來。

也許下一本日記,另一個他或她,就能改寫關於愛的文字。

韋婭嵐

2023-12-15 韋婭嵐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07981.html 1 (隨筆)另一本日記 /enpproperty-->